在我們國家進行一些訴訟活動是有一定的流程的,尤其是刑事訴訟需要經過公安機關,檢查機關最后法院判決這三個環節當然在這個環節當中會存在著檢察院決定批捕的階段,很多人對此不太了解,比如說他們想了解。拒執罪檢察院批捕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一、拒執罪檢察院批捕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1、該罪由公安機關偵查,當然起訴是由檢察機關進行,判決當然是由法院作出。
2、拒執罪全稱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給付內容的判決、裁定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夠履行的情況下,拒不履行,情節嚴重的行為。
3、在司法實踐中,拒執罪的追訴存在該立案,難立案的困惑。主要表現:公安偵查部門對涉案特殊主體的干預有顧慮,不依法作為;不愿承擔涉案信訪壓力與辦案經費;立案前,對移送材料的進行“實質”審查,為立案設障,行拖延之實。其內在癥結在于理念的偏差與程序價值選擇上的移位,法的應然要求和實然結果之間的差距違背司法規律,產生不能容忍的偏離,實為功利思維下的部門保護的結果。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 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簡稱拒執罪)
行為起始日究竟應當怎么界定,這是一個尚有爭議且亟待明確的現實問題。法學理論界對此尚缺深入的探討研究,論者們囿于相關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的字面表述,一般是糾結在從執行申請抑或執行通知發出起算之上。也有一些論者主張以裁判生效之日為拒執罪行為起算日,有的甚至認為裁判生效之前的預拒執行為也應納入拒執罪行為之列,然而其論證尚難令人信服。而司法實踐目前則處于各行其是的狀況,有的從執行程序開始后起算,有的則起算于裁判生效之時。最高法院近日對拒執罪做出最新的司法解釋,解決了追究拒執罪的實體和程序的重要問題,遺憾的是對于拒執罪行為的起始日問題卻未有明確而直接的回應。本文的基本看法是:拒執罪行為有的只能在執行程序中發生,比如屬于“硬拒型”的使用暴力等對抗執行的行為;有的則可能在法院裁判生效之后即發生,最為典型的是屬于“軟拒型”的隱藏、轉移或惡意毀損、轉讓可供執行的財產;至于訴中乃至訴前的預拒執行為,在有權機關未明確作出入罪表態時不宜納入拒執罪。下面從隱藏、轉移或惡意毀損、轉讓財產切入,圍繞拒執罪行為起始日的界定這一主題展開分析論證。
認為拒執罪行為起始日應以執行通知發出為標志的依據,是最高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項規定。該項規定將“在人民法院發出執行通知以后,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依法查封、扣押或者已被清點并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作為拒執行為“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僅從該項規定來看,確實有“發出執行通知以后”的時間限定,似乎可以作為支持“執行通知說”的依據。然而,該第三條規定了六項,第六項是個兜底條款:“其他妨害或者抗拒執行造成嚴重后果的。”既然有這一兜底條款,那么裁判生效之后執行通知發出之前隱藏、轉移或惡意毀損、轉讓財產,造成無法執行的數額巨大的拒執行為也是可以被包含在其內的。可見,僅就“法釋解釋”來看,“執行通知說”就存在可商榷之處。易言之,不可以僅僅基于該第一項規定而進行反面解釋,進而推出拒執罪行為的起始日都應以執行通知發出為標志。更何況,“執行通知說”并沒有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之后作出的《關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這一立法解釋的支持。
上述立法解釋規定了五項拒執罪行為,與“法釋解釋”第三條第一項相對應的情形被表述為:“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這里的改變主要有二:一是隱藏、轉移或惡意毀損、轉讓財產不限于已被依法查封、扣押、凍結或者已被清點并責令其保管的財產;二是拒執罪的該類行為起始點不受“發出執行通知”的限制。這說明,拒執罪的此類行為不再限于“執行通知發出”之后。然而,由于其中用了“被執行人”這一概念,于是就有拒執罪的該類行為應以申請執行為前提的“申請執行說”。該說的理由為“被執行人是相對于申請執行人而言的一個法律概念,無申請執行人自然也無被執行人。”依筆者看來,“申請執行說”也是難以自圓其說的。一是根據民訴法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執行有申請執行與移送執行兩種,后者的被執行人就不與申請執行人孿生。二是該立法解釋規定了五項拒執情節嚴重的情形,第五項也是兜底條款。因此,與其說根據“被執行人”用語推出“執行申請說”,不如將拒執罪主體解釋為“負有執行義務的人”,而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是包括生效裁判確定的給付義務人的。
首先,小編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拒執罪的偵查是由公安機關來進行的,同時會移交給檢察院審查起訴,最后進行法院的判決。除此之外,小編在這里也給大家介紹了一下其他有關的法律條文。
2020最新個人受賄罪的立案標準和表現形式
民事偽證罪怎么處理,如何處罰民事偽證罪
非法侵入住宅罪辯護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財產如何調查取證
2020-11-27按摩推拿醫療事故如何索賠
2021-03-04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對臺灣地區有關婚姻家庭民事判決的認可
2021-03-14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房地產開發法律顧問合同
2021-02-02能否對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提起訴訟
2021-03-01廠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怎么處理未婚同居期間的債權債務?
2021-02-02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如何解除合同及解除合同程序
2020-12-05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