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按照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其中《刑法》中規定的大多數罪名其實都是屬于自然人犯罪,而這里針對具體的罪名,其實在自然人主體上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那到底法律中規定的自然人犯罪主體是指什么呢?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和第30條、第31條的規定,犯罪主體分為兩類,即自然人犯罪主體和單位犯罪主體。
按照我國刑法的一般規定,只有達到法定年齡并具有刑法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為犯罪主體,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是構成犯罪主體的必要條件。
(一)刑事責任年齡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行為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所必須達到的年齡。刑法第17條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4個階段: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為從寬處罰年齡階段。此外,刑法第17條第4款還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二)刑事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也即辨認自己行為的意義、性質、作用、后果并加以控制的能力。
確認一個人為無責任能力,有兩個標準:一是他在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時是處于精神病狀態;二是由于這種病癥使他不能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前者為醫學標準,后者為心理學標準。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構成無責任能力。這里的精神病應作廣義的理解,不僅包括精神分裂癥、癲癇病等,也包括癡呆癥、夜游癥、病理性醉酒和一時的精神錯亂等等。
從心理學角度講,某人缺乏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是指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意識和意志。一切精神正常的人,對于自己實施的如殺人、傷害等行為都有辨認和控制的能力。但對精神病人來講則不然,他們缺乏這種能力。但間歇性精神病人,在其精神正常情況下實施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
在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與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以外,還存在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間狀態,這就是限制刑事責任能力,即減輕刑事責任能力或部分刑事責任能力。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里的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就是指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三)特殊身份
刑法規定只要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都可以構成犯罪的自然人主體叫一般主體,還要附加特殊身份才能構成犯罪的叫特殊主體。這里的特殊身份指的是與犯罪行為相關的身份,如男女性別、國家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司法人員、證人、辯護人、代理人、中介人員等,在刑法規定中把特殊身份作為構成要件的情況下,特殊身份便是主體的必要要件。
還有的刑法條文中規定把特殊身份作為從重或從輕處罰的條件的,也是身份犯。
在認定自然人犯罪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到行為人的年齡外,同時也要看其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在年齡方面,一般犯罪要求行為人已滿16周歲,而要是特殊犯罪的話,則年齡要求會降低,只要達到14周歲進行了。要是你對自然人犯罪主體是指什么還有疑問的話,不妨直接來電咨詢我們的專業律師。
刑事犯罪追訴期是多久
最新單位犯罪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裝修合同簽訂時的注意事項
2021-02-03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有什么流程
2021-01-19民事案件
2020-12-24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公款賬戶可以轉到個人賬戶嗎
2021-03-12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哪類集資房能夠轉讓
2021-02-25崗位變更需要重簽合同嗎
2020-12-30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況
2020-11-30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保險是先用交強險賠付嗎
2020-11-09保險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答辯狀
2021-01-17保險公司的業務
2021-01-14一人私自轉讓土地的費用要均分嗎
2021-02-23拆遷補償多長時間才會下來
2020-11-25公攤面積算不算房屋拆遷補償安置面積
2021-01-12因高鐵拆遷房屋會不會有補償
2020-12-26宅基地拆遷補償款如何計算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