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由于心智還未發育完全,故而容易受到他人的挑唆,從而實施犯罪行為,權益受到侵害的主體,一般不會愿意自己去承擔經濟責任,故而會要求對方支付經濟賠償金,若其不愿意,則可以在書寫訴狀之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若發現教唆行為時,需要先判斷教唆犯是不是共同犯罪。
一、教唆犯是不是共同犯罪?
教唆他人犯罪本身是一種犯罪行為,它又不是一種有具體罪名的犯罪,因為在我國刑法分則中沒有教唆罪的規定。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教唆犯罪沒有自己獨立的、完整的犯罪構成,我國刑法理論認為教唆犯是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圖的人,因此對教唆犯就應當結合被教唆人的行為進行認定和處罰,從而使教唆犯成為共同犯罪的一部分。在我國刑法中,有關教唆犯的規定被放在總則共同犯罪一章中,也表明了以共同犯罪的定罪與處罰原則處理教唆犯罪有關問題的原則立場。但是全面考查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及司法實踐中的實際情況,卻可以看出教唆犯和共同犯罪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在對教唆犯罪展開討論以前,我們有必要從教唆的主觀方面入手對教唆犯進行大致分類:
首先,從教唆人教唆內容的針對性程度出發,我們暫且區別出確定性教唆和非確定性的教唆。
確定性教唆系教唆人有其明確目的、唆使他人實施某一具體的犯罪行為。這種教唆在教唆前教唆人已有達到自己某種特定目的的計劃,被教唆人只是教唆人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
非確定性教唆系教唆人出于對社會的不滿而唆使他人從事某種類型的犯罪。這種教唆在教唆前教唆人只有危害社會的廣泛的犯罪目的,沒有個人具體的目的而形成泛意教唆。
其次,從教唆犯的主觀故意內容出發亦可分為直接故意教唆和間接故意教唆。
直接故意的教唆是指教唆人不僅認識到自己的教唆行為會使被教唆人產生犯罪意圖并且希望被教唆人按其指明的犯罪意圖去實施犯罪行為。
直接故意的教唆直接和確定性教唆相連接。如某甲與乙妻有染,為達長期占有之目的,多次殺乙而未得逞。后甲得知丙與乙素有不睦,遂加以利用,常在丙面前挑撥,致使丙對乙仇恨加劇,最終將乙殺死在家中。此類情況下,教唆人有其獨立的犯罪構成,即使被教唆人未實施被教唆之罪,對教唆人仍應追究刑事責任。
間接故意教唆是指教唆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教唆行為會使被教唆人產生犯罪意圖,但是放任被教唆人實施犯罪行為。間接故意的教唆和非確定性的教唆相聯系。如慫恿某些好逸惡勞并揮霍無度的人進行盜竊,引起其實施盜竊犯罪的意圖。間接故意的教唆沒有獨立的犯罪構成,只有結合被教唆人的行為才能對教唆人的刑事責任進行認定。被教唆人未實施被教唆之罪,教唆人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教唆犯的主觀故意進行的分類,其實就是對教唆犯的犯罪構成問題進行的分類。首先,根據我國刑法理論,教唆犯是指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圖的人,既然是故意引起,就應當有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分。在直接故意的場合,被教唆人實施了被教唆的罪的,構成共同犯罪,教唆人實現了自己的目的,是行為的既遂,被教唆人沒有實施所教唆的罪的,沒有構成共同犯罪,教唆人沒有實現預期的目的,是行為的未遂。其犯罪構成在實施教唆行為時就已完成。在間接故意的場合,由于行為人沒有其所追求的犯罪目的,不可能存在犯罪未得逞的狀態,這就意味著在間接故意的場合,只有發生了危害結果才構成犯罪。也就意味著在間接故意的場合,如果被教唆人沒有實施被教唆的罪教唆人的行為就不構成犯罪,其犯罪構成依賴于被教唆人是否實施被教唆的罪。其次,對于刑法規定的“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如果教唆人存在直接故意,根據其獨立的犯罪構成,也可以依未遂犯的規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教唆人存在間接故意,行為人無獨立的犯罪構成,也就談不上如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問題。第三,對于某些刑法規定為本身就構成對社會的嚴重危害且構成犯罪的教唆行為,應依刑法分則的規定直接定罪量刑。
在教唆犯罪問題上,我國刑法分則有一些專門性規定:1、刑法分則規定的煽動性行為。如我國刑法第103條第二款煽動分裂國家罪,第278條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等條款。在這些犯罪中,教唆人的教唆行為刑法明文規定為犯罪,但同時刑法的規定是獨立的具體的罪名而沒有將其規定為共犯行為,不存在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處罰的問題。一方面即使被教唆人未實行被教唆之罪對教唆人也應當以既遂追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即使被教唆人實施了被教唆的罪,也應當適用刑法分則條文的有關規定,而不適用共同犯罪。2、刑法分則有明文規定的引誘性行為。如刑法第306規定的妨害作證罪中,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情況。在引誘性中,一方面被教唆人沒有實施被教唆之罪絲毫不影響教唆人的犯罪構成。另一方面,被教唆人實施了被教唆的罪,教唆人構成妨害作證罪,而被教唆人構成偽證罪,也不能適用共同犯罪。另外,我國刑法分則第295條規定的傳授犯罪方法罪則是一種獨立、具體的犯罪,對它應當單獨適用,不以共同犯罪論。
二、我國刑法對教唆犯的規定分為三個層次:
1、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處罰。
2、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關于對教唆犯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處罰的問題,我們必須首先明確:共同犯罪的研究建立在對單獨犯罪進行了充分研究的基礎之上,其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其一是闡明共同犯罪更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加強對共同犯罪的打擊力度;其二是根據共同犯罪中各行為人的不同作用,正確規定各非實行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明確各種組織、幫助行為和實行行為之間的客觀聯系,以利于準確、有力的打擊各種犯罪。根據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處罰的原則,教唆犯可能成為共同犯罪的主犯、從犯或者脅從犯,但教唆犯是引起犯罪意圖的人,在共同犯罪中一般起主要作用,應定為主犯,另外教唆犯更不可能成為脅從犯,因此對教唆犯依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的規定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另外,教唆犯罪和共同犯罪緊密相聯。教唆可能構成共同犯罪,教唆犯罪必須有被教唆的對象,存在教唆者和被教唆者的對應關系;教唆也可能不構成共同犯罪,立法者考慮到了被教唆的人拒絕實施被教唆之罪的情況,刑法第29條第二款提出被教唆人沒有實施犯罪,教唆人的刑事責任依然存在。也就不存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問題。
教唆犯罪與共同犯罪的關系問題還涉及我國刑法“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
刑法總則第29條第一款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但是由于教唆人實施教唆行為以后,被教唆人可能去實施被教唆的罪,也有可能不去實施被教唆的罪,或者去實施了另外一種犯罪,因此才有刑法第29條的第二款“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但是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只有教唆人一人的行為,哪來的共同犯罪?不是共同犯罪對教唆犯如何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在什么基礎上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教唆犯是指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圖的人,這一概念基本上劃定了教唆犯罪的犯罪構成,只是對于其法定刑刑法沒有明確而直接的規定,這是由于教唆犯所教唆的內容具有的多樣性所決定的。所教唆的犯罪可能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大多數犯罪,決定了教唆犯罪侵害的客體的多樣性,造成了教唆犯刑事責任的廣泛性。教唆犯罪的特殊性使我們在確定教唆犯的刑罰的時候,必須依據其教唆的罪的刑事責任進行。大致有兩類情況:對刑法分則有專門規定的教唆犯罪,依照刑法分則的規定定罪量刑;而對于刑法分則沒有明確規定的教唆犯罪又是另外一類。在這一類中,如果教唆導致了所教唆的犯罪的發生,則構成共同犯罪,其刑事責任應依據教唆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確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拒絕實施被教唆的罪,教唆行為沒有導致犯罪實施行為的,則教唆犯罪停在了某一具體犯罪的預備過程,在這個時候,教唆人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犯罪意圖,進行了制造條件,準備工具的活動,應當以教唆犯直接故意所指向的該具體犯罪的預備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被教唆人在接受教唆的犯罪以后思想發生變化沒有實施被教唆的罪,在這種場合,則是由于教唆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屬于犯罪未遂;由于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刑法都規定了類似于教唆犯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教唆犯的再次規定就顯的有些多余了,并且預備犯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規定與其相比較還有一定的沖突。特別是對教唆人在間接故意的主觀心理狀態下實施的教唆,在被教唆人沒有實施被教唆之罪的時候,本應不以犯罪論處,但是根據“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教唆人卻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當然對于這種類似法條競合所造成的沖突可以參照適用法條競合的解決原則,但是對于法條競合情況下的重罪與輕重問題可以依重罪優于輕罪的原則處理,而對于罪與非罪問題卻不是法條競合的一般原則所能解決的。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教唆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的問題。
刑法規定:“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這一規定是完全必要的,但它也涉及是否共同犯罪的問題。對于教唆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包括精神病人犯罪的,無刑事責任能力實施的行為不存在刑事責任問題,也就不存在所謂“二人以上故意犯罪”,因此凡教唆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的,被教唆人只是其實現犯罪的工具,教唆過程只是“準備工具”的犯罪預備過程,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所教唆的犯罪以后,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的實行行為應視為教唆人的實行行為。
最后我們討論所謂實行過限的問題。
雖然被教唆人實施了被教唆的行為,也存在不以共同犯罪認定的情況,如教唆犯教唆他人傷害某人,而被教唆人因與該人有仇,產生了殺人的故意將被害人殺死。這種情況下,教唆人負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被教唆人負故意殺人的刑事責任,由于教唆行為與實行行為的故意內容不同,教唆人與實行行為人應分別承擔刑事責任。關于這一點,前面談到的刑法第三百零五條和三百零六條規定的偽證罪和妨礙作證罪之間就有類似的性質。
教唆行為和共同犯罪存在一定的客觀聯系但教唆犯并不等同于共同犯罪。教唆行為可能構成共同犯罪,但也可以不是共同犯罪,我們不應把教唆犯罪局限在共同犯罪之中。只有客觀對待教唆行為的性質,才能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解決司法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但是若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侵權行為,是被他人教唆而實施的,那么,就可以請求教唆主體承擔經濟賠償責任。一般來說,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賠償方式一般都是支付經濟賠償金。
傳授犯罪方法罪與教唆犯罪的區別
對共同犯罪人如何處罰,是怎樣的
共同犯罪的分類有幾種,共同犯罪有哪些分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廖志豪律師?,?墨爾本莫納什大學商學碩士,法學學士;專掌民商事訴訟業務、刑事辯護工作、行政糾紛處理,現任數間房地產公司法律顧問,數間建筑工程公司法律代表,婦聯特聘專家組成員,找法網首席律師,華律網推薦律師;長期致力于法律知識專研及律師服務行業;有過硬實務操作能力,實戰經驗豐富,精于談判調解;現系廣東浩捷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熟悉律師見證、法律意見書、草擬起訴狀等工作,文字功底深厚,熟練運用法律英語。 很榮幸當您需要知法循律時,進入到我的頁面,希望能為您排憂解惑,助您生活無憂! 一、刑事案件: ????涉及危險駕駛、職務侵占、故意傷害、合同詐騙、盜竊等案件。辦案過程中,積極會見犯罪嫌疑人,查閱案卷、審查證據、監督程序,盡最大努力為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法庭辯護。刑事辯護是律師所有業務中風險較高的一項業務,對于律師的辦案程序和技巧要求很高。 二、合同類糾紛: ????涉及合同種類眾多,舉其要者:借貸合同、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股權轉讓合同、委托理財合同、勞動合同等,涉及財產保全、違約金的主張、談判調解、擔保追償、夫妻共同債務、合同解釋、訴訟主體的確定、出資查明、拍賣等法律
部隊集資房可以收回嗎
2021-03-23債務人死亡的法院不能直接判決繼承人承擔清償責任
2020-11-14涉外離婚判決書可公告送達嗎
2021-02-15執行董事必須是股東嗎
2021-02-01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仲裁和訴訟解決民事糾紛有哪些方式
2021-01-28撫恤金有一個親屬不簽字如何處理
2021-02-25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買人壽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1-02-09飛機行李延誤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保險公司不作為拒賠合理嗎
2020-11-16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的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