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在共同犯罪當中,除了有主犯、從犯、脅從犯外,有些時候還存在教唆犯。于是有的人就直接認為教唆犯就一定屬于共同犯罪。那要是從法律角度分析的話,教唆犯屬于共同犯罪嗎?這是很多人都容易弄錯的地方,下面就讓律霸小編為你做詳細介紹吧。
一、教唆犯屬于共同犯罪嗎
教唆犯不都是共同犯罪人,這個問題需要由共犯人的分類來回答:
按照共犯當中犯罪人的作用為標準劃分,共犯人可以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
按照共犯當中犯罪人的分工為標準劃分,共犯人可以分為實行犯、組織犯、幫助犯和教唆犯。
教唆犯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從定義上看,其教唆的行為必須是針對一定的對象而言的,該對象需要符合一般的主體資格且并無犯罪意圖,如果被教唆的人事先已有犯意,教唆人的教唆只是加強了其犯罪的決意,那么教唆人只能構成幫助犯,但仍成立共同犯罪。如果被教唆的人主體不適格,或是對所犯的罪并不知情,那么教唆人只能構成間接實行犯(即間接正犯),按實行犯論處,被教唆的對象視為“工具”對待,一般不構成犯罪,故此處由于缺乏意思聯絡,不成立共同犯罪!
被教唆的人如果沒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人仍然成立教唆犯(獨立的教唆犯),這就是理論上的教唆未遂,按未遂犯的處罰原則處罰。
由于教唆犯一般在共同犯罪的犯意形成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實踐當中多按主犯處理,但若是兩人以上實施教唆的,也可以存在起次要作用的教唆犯,亦即教唆犯的從犯,至于教唆犯能否成立脅從犯學界尚有爭議。
二、教唆犯如何定罪
教唆犯的社會危害性極大,刑法對教唆犯給以嚴厲打擊。
1、教唆他人犯罪,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定罪量刑處罰;
2、教唆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從重處罰;
3、被教唆的人沒有犯教唆的罪,對教唆犯罪人可從輕或減輕處罰。
因為有些時候可能被教唆的人其實并不具有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如教唆精神病人犯罪的,這樣的情況下教唆的人就會成立間接正犯,而此時其實并不會有存在共同犯罪的可能性,畢竟完全不能辨別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是不能認定構成犯罪的。
傳授犯罪方法罪與教唆犯罪的區別
共同犯罪中主犯刑事責任如何
如何認定共同犯罪成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拆遷中請律師的好處有哪些
2021-03-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二
2021-02-12宅基地用于商業出租合法嗎
2021-03-142020上海知青退休的政策是什么
2020-11-07第三方支付代扣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3金融消費者權利有哪些
2020-12-03如何認定夫妻債務
2021-03-15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