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和受害人雙方可能就理賠問題和事故認定發生訴訟,建議駕駛者在購買國家強制的交強險之外,另行購買第三者責任險和車損險等其他保險,以減少金錢方面的損失。有訴訟需求可以在律霸直接咨詢專業律師。不服訴訟結果時需要寫申訴書,也可律師代寫。交通肇事罪申訴書怎么寫?下面是示例:
一、什么是申訴書
申訴書是指訴訟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屬或其他公民,不服已經生效的裁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的要求重新審理案件的書狀.
二、申訴書示例
交通事故申訴書
事實與理由:2011年元月5日20時15分許,吳某與張某等四位行人在306省道150KM 40M處路邊由西向東行走,被曾某醉酒駕駛摩托車從背后將吳某和吳張某撞傷,造成交通事故。吳某傷勢嚴重,至今仍處于昏迷狀態。
經調查、取證,證明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的宜公交認字[2011]第07001B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的事實錯誤。
1、宜公交認字[2011]第07001B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中,道路交通事故證據及事故形成原因分析:“曾某駕駛摩托車車速過快,與對向來車會車時未確保行車安全,是造成該事故的主要原因”,這個結論避重就輕,掩蓋了事故根本原因。事實真相是曾某醉酒駕駛:
(1)曾某本人亦承認事發前剛喝了酒;
(2)事發現場有曾某的醉酒嘔吐物;
(3)事發現場有多位見證人證明曾某醉酒駕駛,并已向處理該事故的交通警察反映;
(4)事發路段是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面,事發時對向來車尚在300M之外,正常狀態下,曾某駕駛摩托車車速過快,也決不會撞到路邊行人。摩托車首先撞倒吳某,然后又撞傷吳張某,摩托車倒地后仍向前滑行約20M,以及吳某傷勢的嚴重程度均說明曾某醉酒后完全失去了對車輛的控制,甚至沒有采取剎車等措施。
2、宜公交認字[2011]第07001B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中,當事人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及責任或者意外原因:“吳某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條“行人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之規定”,這個說法與客觀事實不符:
(1)事發時,吳某位于吳張某側后方,兩人并非并列行走。另外二位行人在他們前方路外草地上行走;
(2)多位見證人證明事發時吳某仍處在距離路邊1M范圍之內;
(3)事后曾某說四位行人是并排行走,但摩托車是先后撞傷的兩人,說明曾某證言不實;
(4)事故發生后,雖然立即報警,但處理該事故的交通警察到達現場時,肈事摩托車已被曾某親友拖走。將肈事摩托車連撞兩人摔倒后車身上某點在地面的劃痕的起始點認作吳某距離路邊的位置,明顯違背事實。
3、處理該事故的交通警察到達現場時,見證人向其報告了相關過程,包括曾某醉酒駕駛的情節。但是,處理該事故的交通警察并沒有立即采取措施追扣肈事摩托車,也未對曾某進行酒精檢測。事后也沒有對事故過程進行嚴謹的調查、取證。吳某的親屬于6日上午當面要求處理該事故的交通警察對曾某補做酒精濃度檢測,但至今未見檢測報告。
4、宜公交認字[2011]第07001B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中,事故證據及事故形成原因分析里認定:曾某駕駛摩托車車速過快,是造成該事故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及責任中卻并未指明曾某因此應該承擔的責任,有失公正。
綜上所述,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的宜公交認字[2011]第07001B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事實和責任錯誤。
2011年4月10日
當事人不服結果且認為交警部門的認定和檢測過程有失公平而提起的申訴。提出申訴的同時,除了申訴書之外,還要提交相應的證據證明自己所陳述的事實和理由。一般的證據有監控錄像和證人證言等,若認為取證有困難,可尋求律師的幫助。
申訴和再審有什么區別?
申訴狀與上訴狀的區別有哪些
醫療事故怎么申訴,有哪些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賠償案件不公開質證應當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5征地一般程序
2020-12-04涉外婚姻該如何辦理結婚證
2021-03-10死緩可以減刑嗎
2021-01-10房產抵押需要哪些資料
2020-11-26車禍二級傷殘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0-12-04離婚不分家的協議
2021-03-19失信企業房產還能提供抵押擔保嗎
2021-02-17合同中是否需要約定稅率
2020-11-20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新《集體合同規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人身保險投保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2保險條款應當合理解釋
2021-03-22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