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農民的根本,對于廣大農民同胞來說,征地是天大的事,甚至決定了今后生活的富足與否。因此,裝備一些征地相關知識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講解征地一般程序的知識,請大家閱讀了解。
征地一般程序:
一、預征告知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中規定:“在征地依法報批前,要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中規定:“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告知后,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p>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征地報批前將征地的有關事項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是國土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國土行政主管部門不履行這一法定職責就是行政不作為。被征地的農民在沒有被告知的情況下在擬征土地上新建附著物等并不違法。但實踐中的狀況確實,很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從未告知過被征地的農民,只告知了村集體。而在征地批準后又以已經告知被征地的農民為由對所謂告知以后農民在地上新建的附著物不予補償,造成矛盾不斷。更為重要的是,農民如果對擬定的用途、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不服,還有對補償標準提出異議和要求聽證等權利。沒有告知被征地的農民,這些權利就很難得到保證。
二、現狀調查及確認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中規定:“對擬征土地現狀的調查結果須經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確認;確有必要的,國土資源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組織聽證。要將被征地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材料?!薄蛾P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中規定規定:“確認征地調查結果。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如果沒有履行土地現狀調查以及沒有讓被征地農民簽字確認土地狀況的,批地機關是不會批準用地的。而現實中確是,很多農民自己根本沒有簽字確認自己的土地狀況,而在國土部門上報的征地材料中確有農民簽字確認的材料,大部分是村干部和他人代簽,弄虛作假欺騙批地機關。批地機關在審查批地時,一般進行的是書面審查,而不是親自向被征地的農民核實。這就造成被征地的農民沒有簽字確認,土地依然被批準征收的情況出現。被征地的農戶發現這一情況,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或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征詢意見,組織征地聽證
《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中規定規定:“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
在聽證過程中,負責組織聽證的機關應當將其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的有關證據向聽證的農民出示并作出說明。如果被征地的農民認為征地機關擬定的補償標準和安置途徑依據不足,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被征地農民提出的建議合理合法,征地機關應考慮重新更改補償標準、安置途徑。被征地農民提出的異議和建議,聽證機關應該形成筆錄,這個筆錄也是報批時的必備材料。而現實情況確是,被征地的農民根本沒有收到征地機關的聽證告知書,卻被說成是放棄聽證權利。
四、征地材料的組織、審核及上報
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征地情況調查結果和市縣人民政府擬定的征地補償標準、安置方案,以及建設項目的相關材料,依法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編制建設用地呈報說明書(簡稱:一書四方案),經過縣級人民政府初步審核同意后,由縣級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報批??h級人民政府同時應就征地補償標準合法性、安置方案的可行性及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生產生活保障措施出具說明材料;被征地農民提出的意見較多、情況較為復雜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說明采納意見的情況。
五、征地的審核、報批
市縣人民政府上報的征地材料,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局)受理,并進行審核。凡是征地材料齊全、征地程序合法、征地補償標準符合法律規定、安置方案已經確認,市縣人民政府已經出具說明材料的,報請省級人民政府審批。須報國務院批準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后報請國務院批準。國土資源廳(局)將征地材料報送國土資源部審查。征地經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省國土廳或國土資源部下發征地批準文件。
由以上的介紹可知,我國有權批準征地的機關只有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市縣人民政府是征收土地的主體,但并不是批準征收土地的主體。實踐中,很多市縣人民政府采取邊報批邊占地的方式非法占用農民的土地。這是嚴重違法的。因為,并不是市縣人民政府上報征收土地,省政府或國務院就一定會批準征收土地。
六、征地公告
經依法批準征地項目后,市縣人民政府和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進行征地的兩公告,即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
根據《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的規定,征收土地公告由市縣人民政府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準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內容包括:
1、征地批準機關、批準文號、批準時間和批準用途;
2、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面積;
3、征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
4、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地點。
征收土地的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由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其內容包括:
1、本集體經濟組織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
2、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3、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4、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
5、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
6、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如果征地項目未獲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準。由發布預征公告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時下發書面通知,取消原預征公告。
七、兩公告后被征地農民的權利
根據《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的規定,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或者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研究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見。對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舉行聽證會。確需修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進行修改。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時,應當附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的意見及采納情況,舉行聽證會的,還應當附具聽證筆錄。征地兩公告后,被征地農民的提異議權和聽證權是他們第二次對征地的補償安置的話語權。雖然在預征階段也有話語權,但那是在預征階段,內容和批準后的話語權雖有雷同但不完全一致。
實踐中,很多政府認為在預征階段已經征求過意見,沒必要在批準征地后進行第二次征求意見,根本就不予公告而直接要求被征地農民騰出土地,這是嚴重錯誤的。
八、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批準和交付土地
市縣國土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后,公告期滿當事人無異議或者根據有關要求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完善后,將征求意見后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連同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的意見及采納情況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省級國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后,市縣人民政府應及時依法組織落實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事宜,將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費用及時足額的支付給被征地的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有關補償費用沒有足額支付到位的,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有權拒絕交出土地。如果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有關補償費用已經足額支付到位而被征地的農民拒絕交出土地的,征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有權責令限期交出土地。如果被征地的農民對市縣人民政府確定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等有不同意見,也應該交出土地。對于補償標準等有關糾紛,可以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裁決的方式予以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坐計程車受傷司機沒錢賠出租車公司要賠償嗎
2020-11-12寵物醫療糾紛為何難解
2021-03-10無證行醫是否按照醫療事故處理
2021-02-16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員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3合并體系內的公司注銷了怎么處理
2020-12-13專利初步審查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4交通事故認定后有異議超過了三天怎么辦
2021-03-25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種類1
2020-11-10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買賣合同范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1-29學生在校外發生事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房屋所有人可以為他人設立居住權嗎
2021-03-22事業單位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1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交通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10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