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那么,構成正當防衛的條件有哪些?實際生活中,有些行為我們以為是正當防衛,實則不然。那么,非正當防衛有哪些呢?針對以上問題,下文為您解答。
一、構成正當防衛的條件有哪些
根據刑法的規定,只有同時具備下列五個要件才能構成正當防衛:
1、起因條件
須有不法侵害行為,且不法侵害必須是實際存在的。
2、時間條件
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才能對合法權益造成威脅性和緊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衛行為具有合法性。
3、主觀條件
具有防衛意識正當防衛要求防衛人具有防衛認識和防衛意志。
前者是指防衛人認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后者是指防衛人出于保護合法權益的動機。
4、對象條件
針對侵害人防衛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侵害人本人防衛。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針對其本身進行防衛,才能保護合法權益。
5、限度條件
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防衛行為必須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內進行,否則就構成防衛過當。
二、非正當防衛有哪些
1、防衛過當。它是指行為人的實施正當防衛時,超過了正當防衛所需要的必要限度,并造成了不應有的危害行為。
2、防衛挑撥。它是指行為人故意挑逗對方,使對方對自己進行不法侵害,接著借口加害于對方。
3、防衛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衛。它是指防衛者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以外的人實施的侵害行為。
4、假想防衛。它是指不法侵害行為根本不存在,由于行為人猜想、估計、推斷不法侵害行為存在,而對其實施侵襲的一種不法侵害行為。
5、事前防衛,也叫提前防衛。它是指行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發生或者說還未到來的時候,而對準備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了所謂的防衛行為。
6、事后防衛。它是指在不法侵害終止后,而對不法侵害者進行的所謂防衛行為。
如果防衛人誤以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構成假想防衛。假想防衛不屬于正當防衛,如果其主觀上存在過失,且刑法上對此行為規定了過失罪的,那么就構成犯罪,否則就是意外事件。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也只能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而不能對其沒有實行侵害行為的同伙進行防衛。如針對第三人進行防衛,則有可能構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衛亦或是緊急避險。也可以是對侵害人所帶協助其傷害的對象實施。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進行的防衛,不會構成防衛過當。
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是怎樣的
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防衛過當判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19最高人民法院對離婚案件的判案標準最新規定
2021-01-23非法侵入住宅罪處罰是怎樣的
2020-12-06離婚夫妻債務分割的法律認定
2021-02-08訂婚后退婚財產處置協議怎么寫
2021-03-13晚婚晚育優惠政策有哪些
2020-12-28有錢買房卻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2-10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職工連續工作滿多久可以帶薪休假
2021-03-13勞動糾紛過多久失效
2021-01-16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猝死在不在意外險理賠范疇
2021-02-0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被拆遷人如何確定合理的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2營業房拆遷和住宅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1-02-05賓館拆遷,可以拿到哪些補償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