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法院在對當事人進行量刑的時候,或者好多生活當中的一些具體的規定,都是針對國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來制定的,如果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員,可能所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是不一樣的。在下文中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民事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一、民事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1、法律行為主體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自然人只有具備了民事權利能力,才能參加民事活動。《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獲得參與民事活動的資格,但能不能運用這一資格,還受自然人的理智、認識能力等主觀條件制約。有民事權利能力者,不一定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2、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指的是行為人內心的效果意思與表示意思一致。也即不存在認識錯誤、欺詐、脅迫等外在因素而使得表示意思與效果意思不一致。
但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行為也不是必然的無效行為,因其導致意思不真實的原因不同,可能會發生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后果。
3、行為內容合法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行為內容合法表現為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行為內容合法首先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范相抵觸。其次,行為內容合法還包括行為人實施的民事行為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4、行為形式合法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也就是行為人進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凡屬要式的民事法律行為,必須采用法律規定的特定形式才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則當事人在法律允許范圍選擇口頭形式、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皆為合法。
二、民事法律行為構成要件
關于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要件存在很多爭議,就目前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一般成立的要件有以下幾點:
1、當事人確定。(有的民民事行為的當事人只有一名)
2、意思表示明確。(有的民事行為只須一個意思表示,比如拋棄動產;有的民事行為必須有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比如買賣合同)
3、標的確定。標的是行為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是要將標的與標的物區分開來,標的的外延比標的物的外延廣闊,即標的物是標的的物化。比如汽車,房屋等;而標的可以之權利或者義務等)
民事法律行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其效力問題,比如什么時候無效,什么時候效力待定,什么時候可撤銷,什么時候有效。
我們可以看出,民事行為能力是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但是民事行為能力是受民事權利能力限制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我國公民終身享有的。但是,在生活當中必須做的所有行為都是合法的,不能有違法行為。
民事案件一審判決后上訴的時間是多久
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發生醫療事故醫院不解決怎么辦,醫療事故哪里管
2020-11-23違反勞動安全法的責任
2021-02-18什么是商標變更
2021-02-092020年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及地址
2021-01-02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限制婚后自由的婚姻協議有效嗎
2021-02-22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3-24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