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社保補繳騙局的針對性建議有哪些?
一、對于社保基金“公”“私”屬性幾何需要界定。
無論學界還是行政部門抑或普通大眾,過于強調社會保險基金的共有性,而忽略私有性。但實際上社會保險制度僅是國家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之一,與社會救濟、社會福利不同,社會保險因明確誰參保誰受益,社會保險屬于有限的參保人的共有財產,社保經辦機構必須管理好、運營好社保基金,履行的是“代管人”的角色,社保經辦機構行使的社保基金的征收、發放等權力不僅是社會保險法賦予的法定職責,也不僅是社保行政部門成立社保經辦機構后當然賦予的,更是所有社保統籌區范圍內的參保人授權的,因此無論對社保詐騙行為從寬還是從嚴處理必然需要公眾的參與,而社保參保人的公眾代表,即社會保險監督委員會。
針對性建議:充分賦予社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職責。
《社會保險法》第八十條對社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性質、組成、職能進行了框架性的法律規范,但是對其賦予僅僅是提出咨詢和建議的權力顯然無法真正實現充分的外部監督職責,要真正起到監督作用,就要提升外部監督的地位和充實外部監督的力量,類似在銀行系統和商業保險系統打造的銀監會、保監會一樣,打造更專業和更富有監督管理權的社保監督委員會來作為參保人的代表行使監督權力。對于群眾舉報反映可疑騙保情況的,建立網上舉報平臺,且社保經辦機構、社保行政部門及社保監督管理委員會均可在同一平臺查詢,那么對于社保經辦機構收到此類信息后試圖進行遮掩隱瞞的情況即可避免、從而更迅速的、更精準的進行查處、避免最終責任無法厘清。
二、對于各地社保短期政策引發的違法風險高低需要界定。
目前社保制度分為兩大類,比較規范定型的職工社保和近幾年各地紛紛推行的居民社保。在參保擴面的政策下,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往往在原工作地參加了城鎮基本職工養老保險社保,回到戶籍地又參加了居民養老保險,領取居民養老待遇。根據相關政策,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不能同時參加,同時領取兩份待遇屬于重復領取行為,應當被清退;另外,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各地制定不同政策將原未參保人員納入社保體系,通過補繳社保年限后達到領取養老金條件,但是政策在納入一部分人的同時又排除了一部分人,未納入的這部分人挖空心思也想進入社保體系,且不存在不交錢而只拿錢的問題,東拼西湊從親戚朋友處借來錢想方設法通過中介運作,參保繳費享受待遇,最后以違規參保補繳社保被查處,老百姓認為既然要求社保擴面,要求全民參保,為什么同時又限制參保,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比職工養老保險待遇低一大截,自己自費籌資按照職工養老標準繳費,將原單位欠賬都由自己承擔了,多盡了繳費的義務,卻換來要被追究法律責任,情何以堪?政策的松緊誘發犯罪的高危程度不一致,那么政策出臺前如何做風險評估也需要思考。
針對性建議:
明確社保費屬性,重新制定征收標準、征收模式,做好當期應征盡征工作,盡量杜絕漏參保導致的日后違規參保補繳的可能性。
1、科學設定繳費基數和比例。
統一將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定義為員工個人月工資總額過于單一,可借鑒居民養老辦法及商業保險做法設定多個檔次,讓參保人有一定的選擇權,可以結合自己的家庭收入和支出來確認繳費基數。而對于用人單位繳費比例,則充分考慮行業特性設定標準檔次,從而提高員工與企業共同的參保積極性。
2、調整社保征收模式。
既然社保繳費為強制性義務,那么在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年齡段內,企業員工與企業作為平等的義務人,應分別履行各自繳納社保費義務,如果繼續強制由單位代扣代繳,必然出現員工不愿意繳費,而單位又不愿意幫員工代為履行義務或由單位全額承擔費用,那只有默認放棄參保,等到參保人年齡到達一定程度又回頭補繳或追單位責任,筆者認為強制要求員工參保的責任應是社保行政機關,因此放開捆綁單位征收模式,各自履行其繳費申報義務,那么單位參保的積極性反而會更高,不論參保人是否繳費,單位部分按月申報繳納,而如個人原因不繳費,則由社保行政機關履行職責要求個人整改,并設定有懲罰性措施,如延期繳納需加收滯納金后方可納入職工社保,否則原未繳納時段的欠費在一段時間內未繳納則做清零,并不再允許補繳。
3、保持政策的前瞻性、穩定性和連貫性。
我們經常看到某地一項社保政策制度剛啟動不到幾年時間,已經屢次更改調整繳費人群范圍、繳費標準、待遇標準等,而這種隨意性調整就說明政策是有漏洞的,正是為預防社保欺詐行為,在社保政策出臺前應盡量做好風險評估工作,不能因政績工程而匆匆出臺實施某一政策,一旦出臺則應保持至少十到十五年的穩定運行,因此更加考驗政策制定者的前瞻性和遠見。
三、社保欺詐違法參與者責任幾何需要界定。
假定參保人在廣州停保失業領取失業待遇,但同時在深圳參加工作繼續參保,由于系統沒聯網,無法自動查實并做停發待遇,這樣導致參保人多領取待遇,大眾更多是認為社保漏洞客觀責任大于參保人主觀惡意責任,社保自然理虧,收回待遇想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在感情分上也難以得到偏向;另外,參保人在廣州辦理養老待遇核定,但曾經在內地某地市違規辦理了社保一次性繳費并轉移接續到廣州,這種跨地區的社保核查和追回待遇更加考驗部門協作,而對于社保費征收和待遇發放分別由地稅部門和社保部門行使的地區,如果牽涉到是地稅部門的違規辦理參保,導致社保部門的待遇多發或錯發,那么大眾也更多認為政府部門負有更大的責任,違規參保根本上情有可原,司法裁判時也將減輕參保人的責任。
針對性建議:
1、多部門協作審批完成社保補繳工作。
企業職工社保與勞動關系、工資收入緊緊掛鉤,因此 勞動就業部門需配合做好就業失業登記工作、地稅部門需做好工資稅收申報工作,勞動仲裁和法院需配合做好存在爭議的勞動關系的認定,那么如果真有必要進行補繳審核工作的時候,就由個人提出申請,再由社保經辦機構向地稅、就業等相關部門調取數據核實,而無需經由參保人提供,從而避免了會計公司,勞務公司等中介制作虛假材料申報的可能性,另外,經由多個部門配合審核的補繳,也避免了一個部門審核的權力集中以及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
2、提高社保征收信息化手段和財務數據分析、內控監管手段。
目前社全國各地保征收信息化手段層次不齊,筆者認為應該進一步建成與業務配套的信息化系統,實現全方位網上服務,著力統籌推進“智慧社保”建設工作,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數據標準體系,進行統一標準化數據采集,同時加強系統安全性,提升系統穩定性,加大網辦業務深度廣度的同時以“金保工程—社保基金監管”軟件應用為基數,開展非現場監督工作,通過日常業務基金流去發現和清理疑點數據,做好充分的基金安全監管工作,防微杜漸,且及時預警提示,以便業務經辦人員盡早的從疑似數據問題中去發現問題,從而啟動內控和對外檢查工作。
3、積極建立社保大數據信息系統和全國社保協辦機制。
力爭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實現全國社保經辦機構使用同一套養老保險征收和待遇發放管理信息系統,從而在根本上杜絕一個人在不同的地方重復參保繳費和領取待遇的可能性,做到社保系統無漏洞,無縫隙對接,在參保源頭確保無違法違規可乘之機,對于異地參保繳費存在可疑情況的,如需進行核實和查處的,則由人社部牽頭制定規范化、制度化的社保間協查機制進行核查、避免推諉不作為。
4、積極將社保誠信考核納入大社會征信系統。
搭建大數據社保管理征信系統,將社保不誠信行為納入個人征信體系。系統會收錄所有參保人的參保信息、待遇領取信息以及有無相關違法違規數據,并將違規違法騙保的行為納入個人征信報告,從而影響信用積分,在用戶授權后提供給相關行業、機構、企業作為參考,包括出行、住宿、租房、社交、婚戀、求職、保險、金融、簽證、政務、公共服務等活動。對于違規參保的人員,即使最終免于刑事處罰,也要限制其其他方面的社會行為。
5、充分調查取證、避免違法犯罪行為人之間互相推脫,最終查無責任人。
在現實案例中,有多起近百人通過社保局工作人員的違規操作而達到了參保條件騙取社保待遇的案件被媒體曝光,最后只是對社保內部工作人員以玩忽職守罪定罪量刑,對參保人或社會人員則未追責,大眾亦認為參保人也是受害者,而非實施犯罪者,尤其因為此類案件中的參保人大多為收入較低、家庭生活較困難人員,向他們追回待遇,勢必會引發輿論爭議,更別提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社保經辦機構只能持續上門做思想工作,一點一滴勸退,卻仍然面臨極大的群眾阻力、環境阻力和輿論阻力。在一些被披露的案件中我們也發現有社會中介的介入,有組織的分工合作,這些人又該定性為主犯還是從犯,而如果是參保人主動找上中介或社保工作人員請求幫忙辦理參保違規補繳,參保人是否應擔當主犯責任,僅僅靠某一司法機關的司法判決將承受巨大的風險和壓力,仍需在刑法修正案中做出修訂。而對于主犯、從犯、主觀惡意大或小必須經過充分調查取證方可確認。
四、對于社保稽核與公安偵查先后順序及協作方式需要界定。
各區、縣社保經辦機構承擔了最大數量的社保業務服務,但整體編制在較大的一線城市也僅三四十人,這其中窗口經辦服務就占據了一大半,真正從事稽核工作的也就三四人,靠有限的幾個人去對應少說也有幾萬人的參保人群進行日常稽核,難度不可謂不小,且社保稽核只是準行政執法,與勞動監察執法的力度相差較遠,而違規參保騙保如果首先經由社保稽核檢查,隨后移交勞動監察執法,再到公安立案調查,最后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部門眾多,多次進行調查取證,群眾的抵觸心理在一次次被強化,對其有罪的認定一再無法及時做出,社保稽核最終往往還要承擔辦事不夠嚴謹、搜集證據不夠充分、行政不作為或行政亂作為的風險。如群眾發現身邊有人試圖通過或已經通過詐騙行為獲得社保待遇的,通過他們掌握的一些線索而向公安報案,是否仍需先由社保稽核,還是直接公安介入調查。也需要明確。
針對性建議:
1、重新定位社保稽核屬性、地位,將原社保稽核整改職能收歸人社行政部門,統一由勞動監察行使,避免將社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置于兩難道德困境,也真正做到管辦分離。
將社保稽核檢查監督權力賦予勞監行使,社保經辦機構則提供政策依據及數據測算等技術協助,建立對勞動用工監察、社會保險監察都包括在內的勞動監察綜合執法隊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建立定期業務交流學習制度,通過法律法規培訓、專題研討、案例分析會商等形式,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化執法水平,同時進一步整合資源,推進綜合執法的力度、強度、精確度,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
2、加強部門聯動,社保積極通報,公安及早介入,同時還需司法部門的準確認定。
所謂的社保補繳騙局,無非也就是民眾輕信于社會當中的一些小道消息,在補繳的時候,掛靠到涉嫌詐騙的、不正規的公司當中,預防社會保險補繳詐騙不能僅依靠于社保機構工作人員的監督,當然,有些社保補交的短期政策最容易引起相關的違法風險,其實民眾除了接受來自于官方的消息以外,其他的都不要輕信。
社保補繳流程是什么?
北京社保補繳流程具體是怎么樣的?
2020天津社保補繳流程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離婚隱藏的財產怎樣取證
2021-01-06無期徒刑的特點是什么
2021-02-15法律援助什么意思,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01什么是非婚生子女?怎樣保護非婚生子女
2020-11-21探望權的行使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2-13法院訴訟離婚程序
2021-02-16離婚協議需要公證嗎
2021-03-18不同意撤訴怎么處理
2021-01-27北京離婚農業戶口撫養費標準
2020-11-09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的價格由什么構成
2021-03-04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20公司注銷勞動合同是否自動終止
2020-12-28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貨車貨運出險如何理賠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