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
合同詐騙罪? 電信詐騙? 信用卡惡意透支?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行政處罰聽證程序? 行政處罰法? 刑事責任年齡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假冒偽劣的產品。明顯有的時候商標包裝都是一樣的,但是一真正使用的時候就和正品達到的效果不怎么一樣了。現在也有很多小廠家,為了自身的利益,仿冒大品牌產品,然后銷售給顧客。那么銷售偽劣產品屬于犯罪嗎?銷售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是什么樣的呢?下面就跟著小面簡單的了解一下。
一、基本定義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行為是生產、銷售行為。
二、銷售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 第十六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本條規定的"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后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對本條規定的上述行為難以確定的,應當委托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鑒定。本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后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托估價機構進行確定。
從以上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可以看出無論是生產中摻假還是銷售中的以次充好,都是違法的。商家的這種行為屬于對消費者的欺騙。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購買到假冒偽劣的產品了,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正規的手段對自己的權益進行保護。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報案后立案需提供證據嗎,立案標準是什么
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6股權轉讓協議與增資協議區別
2021-03-17公司注銷商標是否無效
2020-11-12事故鑒定有關的處理時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7無期徒刑罪犯如何減刑
2020-11-09夫妻財產約定效力的相關規定
2021-02-10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駁回起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0-12-19老師猥褻學生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2-07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工地上受傷如何索賠
2021-03-16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基本特征
2020-12-03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及險別
2021-01-27保險公司拖車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24車輛維修時丟失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責任
2020-12-11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