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行減刑、假釋制度,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罪犯的改造,同時另一方面這一制度又被部分不法之徒利用,成為滋生權錢交易、貪污腐敗的溫床,對司法公正傷害巨大。死刑緩期執行大背景下,新刑法死緩的規定是什么,執行標準又是什么,下面律霸小編就相關法條進行剖析。
一、法律規定
刑法第五十條規定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
二、執行準則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其中明確,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經過一次或者幾次減刑后,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十五年,死刑緩期執行期間不包括在內。此外,死刑緩期執行罪犯在緩期執行期間不服從監管、抗拒改造,尚未構成犯罪的,在減為無期徒刑后再減刑時應適當從嚴。
最高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中央政法委嚴格規范減刑、假釋的規定中涉及的三類罪犯,即職務犯罪的罪犯、金融犯罪的罪犯、黑社會組織犯罪的罪犯,在實體條件上從減刑的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方面都作了從嚴的規定。
除此之外,《規定》新增對決定終身監禁的貪污、受賄罪犯不得再減刑、假釋的規定。 對被判處終身監禁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裁定中,應當明確終身監禁,不得再減刑或者假釋。
對判處死緩的職務犯罪罪犯,減為無期徒刑后,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三年以上方可減刑,一般減為25年有期徒刑,有立功表現或者重大立功表現的,可減為23年以上25年以下有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后再減刑時,一次不超過1年有期徒刑,再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2年以上。
減刑、假釋的目的是激勵罪犯積極改進,因此也必須規定死緩的最低限制,新刑法死緩的最高減刑限制帶來的顯著成效就是“以錢買刑”的不良現象得到遏制,從而極大程度上避免了部分人在被判刑之后,服刑時間過短,監獄內徇私舞弊情況的發生。既弱化了具體實行的難度,同時又對刑罰公平有重要意義。
死刑犯如何才能改判成死緩
死緩期間發現新罪漏罪如何審理?
犯罪分子被判死緩都是兩年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普遍的六大陷阱揭底
2020-11-26新三板上市條件
2021-01-07法院協助調查函適用情形
2021-02-28交通事故責全責保險賠償需要保險公司的人在場嗎
2021-03-18一方存折寫父母的名字,離婚怎么證明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08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以格式條款簽訂得到合同叫什么
2020-12-13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2020-12-02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割去雙耳 4張保單曝自演血案真相
2021-03-07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雇主責任險賠償金應給出事的雇員還是雇主
2020-11-29準保戶的開拓步驟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