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1.概念
合同的可撤銷和可變更是指由于當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存在瑕疵而可以對已經成立的合同予以撤銷或變更。我國《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2.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的特點
(1)合同的撤銷或變更是合同當事人對合同的撤銷或變更。
(2)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屬于相對無效的合同。
(3)可撤銷的合同一經撤銷,合同當事人之間便消滅合同關系,這一效力追溯到合同成立時。而合同經變更后,當事人之間仍然存在著合同關系,只是合同關系的內容發生了變化。變更的效力也追溯到合同成立時。
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可撤銷和可變更的合同包括以下幾種:
(1)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
(2)顯失公平的合同。
有關重大誤解和顯失公平的內容,詳見本書第五章第七節的闡述。
(3)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的規定中,將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行為都列為無效的民事行為。而在新《合同法》中卻對上述情況作出了不同的規定。第一,將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加以區分,對于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的,以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為標準,分別按無效合同和可撤銷、可變更合同處理;第二,將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列為可撤銷、可變更的首同。《合同法》之所以如此規定,其理由主要在于:合同的效力一般只發生在合同當事人之間,所涉及的是私權關系,只有當事人才能對各自的利益加以足夠的注意和維護,當有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情況出現時,當事人完全可以通過行使撤銷權或變更權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當所訂立的合同危害國家利益時,該合同應歸于無效,這樣才能有利于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東能取出公司里的錢嗎
2021-02-18施工損毀道路致行人損害應該由誰擔責
2021-01-23車輛在質押情況下是否可以買賣
2021-02-27交通肇事沒有責任認定書能索賠嗎
2021-01-25監視居住可以用手機嗎
2021-01-20附身份關系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18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內部仲裁員與外國仲裁機構不同的是什么
2020-11-28交通事故傷殘級別
2020-12-23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及注意事項
2020-11-24盜版軟件已經卸載還需要賠償嗎
2021-01-29一套房產可辦多次抵押登記嗎
2020-12-07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租房的陷阱有哪些,怎樣選擇理想的房屋中介
2021-01-11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公司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相關事宜
2020-11-29產品責任保險與產品質量保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