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為了規范這一塊,我國對稅收是制定了不少規定的。同時,對于那些偷稅、逃稅等行為,也是規定了相應的罪名進行處罰的。想要了解逃稅罪,就必須要知道其認定方面的內容,那么法律規定對逃稅犯罪是如何認定呢?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了解。
一、對逃稅罪是如何認定的
1、客體要件
逃稅罪的客體是指逃稅行為侵犯了我國的稅收征收管理秩序。
2、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扣繳義務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 數額較大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4、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要件是故意和過失。進行虛假納稅申報行為是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的。不進行納稅申報一般也是故意的行為,有時也存在過失的可能,對于確因疏忽而沒有納稅申報,屬于漏稅,依法補繳即可,其行為不構成犯罪。因此,逃稅罪的的主觀要件一般是故意。
二、逃稅罪怎么處罰
【刑法條文】(根據刑法修正案七修改)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要想將逃稅行為定為逃稅罪的,那么就要看該行為是否符合逃稅罪構成要件的內容,同時還要滿足法律規定的逃稅罪立案標準的內容。這樣才能依法對行為人進行處罰。要是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建議你先咨詢一下律霸的在線律師,讓專業律師幫助你分析解決。
逃稅罪追訴標準是怎樣的
逃稅罪司法解釋有哪些
逃稅罪數額較大應該怎么量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男方沒有財產可以要賠償嗎
2021-03-17子公司的設立方式有哪些
2020-12-30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怎樣成立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11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發生勞動爭議或者勞動關系轉移接續時,有哪些東西都是重要憑證
2021-01-14勞動監督與監督檢查的區別是什么,勞動監察大隊的職責有哪些
2021-02-27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哪些
2020-11-28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交通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10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