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但是保險合同的糾紛卻經常發生,有些問題爭議也很大,筆者工作之便收集最高院專家法官以及典型裁判對于一些常見保險問題的觀點,以便學習研究之用。
1、保險經紀人業務中,對免責條款的說明義務的履行問題:
(1)對于保險經紀人,提供條款名,可否視為已經履行了保險人說明義務?
解答:向保險經紀人提供條款名,還不能籠統地認為已經滿足保險人的說明義務。這取決于保險經紀人是否是首次代表投保人參與保險業務。如果經紀人系多次代表投保人參與保險業務,則提供條款名可視為已經履行說明義務,否則,應當詳細履行說明義務。
(2)保險經紀人是否可代位簽字確認(郵件確認)已了解免責條款?此種形式,在證據上是否可被接受?
解答:保險經紀人的簽字權是否成立,要視投保人對經紀人的委托權限大小。談判之前,保險人應該查驗授權委托書,以便確認哪些事項可以直接與保險經紀人簽字確認。
2、保單“特別約定”的爭議
案例簡介
一木材加工企業投保了財產保險,保險金額1000萬元。第二年發生火災,造成損失100萬元。理賠時,保險公司答復說火災事故每次最高賠償額為20萬元。該企業找出保險單,發現保險單下部“特別約定”部分確實有該規定。但保險公司從未對此作出提示,前一年投保也未作說明,而且投保人處也沒有投保單及條款。
問題:該企業能否得到等同于實際損失的賠付?
解答:保險公司為減輕本方保險責任,對應當賠償的實際損失特別約定為每次最高賠償額為20萬元,該條款實際為本方責任限制條款或減輕條款。
這本不是保險行為經營慣例,也并不為公知。如果要使該條款有效,保險公司應當與投保人進行協商,或者在簽訂保險合同時做出說明。投保人可能做出三種選擇:一是同意保險公司的觀點,簽字確認;另一種是不同意保險公司的觀點,經談判提高每次賠償的額度;再一種是明確拒絕,這同樣產生兩種結果:其一是另選其他保險公司投保,其二是保險公司放棄對特約條款的期待。
在保險公司沒有履行上述明確說明程序義務的情況下,投保人當然有權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特別約定條款,并得到等同于實際損失的賠付。
以上內容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專家法官闡釋民商裁判疑難問題》,有刪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事可以參加股東會嗎
2021-03-24工地要賬堵門犯法嗎
2021-03-14學生在校自殺學校需擔責嗎
2021-03-14產假必須保留原崗位嗎
2021-01-26債務還不上車以抵押車怎么辦
2021-01-20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提示免責格式條款怎么寫
2021-03-24拖欠物業費多少會被起訴
2021-02-18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0-12-02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5調崗時間法律有規定嗎
2020-12-15被他人撞骨折可以走自己的意外險嗎
2020-12-27百萬意外保險如何選
2020-12-20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定值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1小額人身保險的金額是多少
2021-01-31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