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犯罪形態分為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那么,在司法實踐中,我們應當怎樣理解犯罪中止形態呢?下面,隨律霸小編一起來閱讀下相關資料吧,希望對您有所裨益。
我國《刑法》第24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從此可以看出,我國設立犯罪中止制度的目的是:鼓勵行為人懸崖勒馬,放棄正在實施的行為或積極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即立法為了更好地完成規范、保護、教育的功能,必然對中止犯大加褒獎,為其建起一座“黃金的回歸大橋”,使其迷途知返,從而大大降低犯罪既遂的可能性,大幅度減輕犯罪對社會的危害性。[然而我國刑法24條的規定只考慮到了單個人的犯罪中止問題,而沒有明確復雜的共同犯罪中止是如何認定?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都是刑法的絕望之章,它的復雜程度不亞于探討生命的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犯罪是單個人獨自實施的,也有的犯罪是多個人共同故意實施的。相對于單個人的犯罪而言,共同犯罪是一類需要特別重視的復雜的犯罪現象。這不僅是因為共同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大,還因為共同犯罪內部各犯罪人所起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對其行為的認定也很復雜。我國《刑法》第25條第1款規定:“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據犯罪構成要件可知,共同犯罪實際上就是指兩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主體要件) 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支配下(主觀要件) 共同實施的具有社會危害性而在刑法典中加以規定的一種犯罪行為(客觀要件)。我國刑法概括了共同犯罪的內在屬性和構造形態,正確界定了共同犯罪的存在范圍,為有效地懲治共同犯罪提供了確切的法律依據。
從上文可知,共同犯罪中止是指共同犯罪過程中,共同犯罪人實施犯罪中止的行為而形成的犯罪未完成狀態。如果你對此犯罪中止還有其他疑問,歡迎你隨時咨詢我們律霸,我們將盡快為您詳細解答。
?共同犯罪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共犯與共同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什么叫共同犯罪?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造謠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15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單位拒絕支付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0-12-12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土地糾紛告狀村委會是民告官嗎
2021-02-20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幾種情形
2021-01-30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公司拖欠生育津貼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2021-03-15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