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規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理解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逃逸致人死亡”的涵義及司法認定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離現場,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而死亡的行為。較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質更為惡劣,危害更為嚴重,因為這種行為直接導致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因此,《刑法》對這種行為規定了更為嚴厲的刑罰,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判斷一行為是否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這一行為是否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該行為不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當然談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該行為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則需要進一步分析逃逸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這是判斷“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關鍵所在。如果死亡結果與逃逸行為無關,即無論行為人逃逸與否、救助與否,均不影響被害人死亡,則不應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處理;如果行為人的逃逸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即被害人死亡是因為行為人逃逸,致使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而造成的,則應認定行為人“因逃逸致人死亡”。
實踐中發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發生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色色,筆者認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應當分別作出相應的定性和處理。
(1)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處罰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但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2)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為了逃避處罰,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顧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主觀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與被害人的死亡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罪定性,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3)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損傷特別嚴重,即使及時搶救,受害人的生命也無法挽救,行為人為逃避責任而逃逸,對死亡結果的發生聽之任之,行為人的逃逸行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并無實質上的因果關系,也不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應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4)行為人肇事后,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的,可分為以下二種情況: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訓,而忘記其他義務導致再次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為人的兩行為均構成交通肇事罪。其二行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盡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顧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導致多人死亡,主觀故意由過失轉化為故意,其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屬于危害公共安全,對行為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5)行為人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如將被害人放在不易被發現的地方,自己駕車逃跑,使被害人處于無法得到救助的環境中,主觀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傷亡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逃逸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這是判斷“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關鍵所在。但在辦案實踐中,判斷逃逸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不簡單。首先要看死亡發生在逃逸之前還是之后,如果發生在逃逸之前,自然不屬于逃逸致人死亡。若死亡發生在逃逸之后,如果損傷特別嚴重,即使及時送往醫院搶救也無濟于事,則判斷二者的關系也不困難。但對于損傷不是特別嚴重,受害人為老年人、生前曾某種嚴重疾患者以及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的,判斷二者的關系往往比較困難,這類案件肇事者與受害人家屬往往爭議較大,肇事者往往認為系損傷嚴重而死或認為主要系自身體質問題而死,而死者家屬則往往認為系延誤治療而死。筆者認為,認定是否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一要在案發后,及時調查了解案發經過,案發到死亡經過的時間、發現時死者的情況、送往醫院時的情況以及對死者的救治經過,以綜合判斷死亡與逃逸的關系;二要需要建立、完善相應的醫學鑒定機制,需要對被害人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依據醫學科學理論準確認定死亡原因、結果與逃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三是及時進行法醫學鑒定,必要時要通過尸體解剖以判明死因,為案件準確定性和公正處理提供科學依據。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認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認定標準,希望上述內容能夠幫助你正確理解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這一情節,謝謝瀏覽!
交通肇事如何認定自首?
交通肇事逃逸處罰規則是什么? ?
交通肇事逃逸怎樣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工傷鑒定過期了還可以怎么辦
2021-02-08股東代表訴訟的訴訟費誰交納
2020-12-14私自接自來水如何處罰
2020-11-25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學校是否有權強制學生上晚自習
2020-12-29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