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逃逸怎樣認定?本文整理了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規則,希望能夠幫助你正確認定交通肇事逃逸,詳情請看下文。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客觀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逃逸后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以上內容由律霸小編整理提供,希望能夠幫助你正確認定交通肇事逃逸行為,謝謝瀏覽!
交通肇事逃逸 ,傷者可以訴請保險公司賠償嗎?
交通肇事逃逸后還可不可以自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傷情能否第二次鑒定
2021-01-29瀆職罪的立案標準
2020-12-23行政案件訴訟時效
2021-03-122020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08計時工資有績效獎金嗎
2020-11-24事實收養關系的解除
2020-12-06繼父贍養糾紛贍養費
2021-03-05民法總則中有關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哪幾種
2020-11-23交通事故怎么確定鑒定機關
2020-11-17和親戚斷絕關系違法嗎
2021-01-25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職工可要求經濟賠償金
2021-02-17可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有哪些
2020-11-23北京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0-12-03陸上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出車禍修車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2-13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