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債型非法拘禁罪,主要指行為人以索取債務為目的,采用拘留、扣押等各種手段非法剝奪債務人或者與債務人關系密切相關人的人身自由的行為。那么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呢?請閱讀下面的文章進行了解。
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構成要件
(一)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客體
索債型非法拘禁罪與普通的非法拘禁罪一樣,侵害的法益都是人身法益,主要是他人的人身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非法拘禁也是憲法明確禁止的危害行為,對于危害行為達到應受刑罰懲罰的程度的非法拘禁行為,應以非法拘禁罪論處。索債型非法拘禁罪一般都會伴隨著向被拘禁者本人或者與其關系密切的人所要債務,主觀上并不是非法占有他人財物,而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債權,索債行為往往會對被拘禁者的人身自由造成一定危害。索債型非法拘禁并非侵害財產法益,只是侵害人身法益,屬于單一客體。這一點可以區別于綁架罪的復雜客體。
(二)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客觀方面
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在客觀上采用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手段來索取債務。現實社會中,公民權利受到侵害的救濟手段包括公立救濟和私力救濟。公立救濟的手段往往包括訴訟、行政等合法手段來救濟權利。私力救濟往往依靠自身的力量來救濟權利。而索債型非法拘禁行為采用的是私力救濟中的非法拘禁手段,通過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來索取債務。
如同一般的非法拘禁罪,索債型非法拘禁罪也是典型的繼續犯,即非法拘禁行為與被害人人身自由被剝奪的不法狀態,自行為開始實施并控制被害人直到被害人恢復人身自由期間內始終處于持續狀態。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客觀方面涉及兩個問題:
⒈ 行為方式
行為人只能以積極的作為方式完成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對于普通的非法拘禁行為,行為人也可以在間接故意的支配下,以不作為的方式來非法拘禁他人。對于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只能在直接故意的支配下以作為的方式來實行非法拘禁行為。行為人的主觀心里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明確的索債目的,客觀上也在索債目的支配下以積極作為方式完成非法拘禁行為。”
⒉ 行為手段與表現
行為人一般采用暴力、脅迫、麻醉、欺騙等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的手段,挾持被害人并將被害人緊閉于一定場所,使其不能在場所自由活動。隨后,行為人往往向債務人或第三人索要債務,并取得相關財產,由于行為人只是單純出于索還債務的目的非法拘禁他人,并且一旦債務人或第三人滿足了自己的要求后,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即告消滅并立即釋放被害人的心理狀態,這種獨特的心理態度決定了行為人在實施該罪時和一般的綁架罪、搶劫罪在行為表現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本人認為,行為人一般會顧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危而不會采用殺害或者嚴重傷害被害人身體相威脅。行為一般以公開或半公開的方式進行,行為人往往會直接告知或有意暴露自己的身份,讓債務人或第三人明白自己是為索債而非其他目的而為非法拘禁。這也是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自身特點。
⒊ 行為對象
刑法第238條第三款規定,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對于“他人”的范圍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索債型非法拘禁罪是在為索取債務的目的指導下實施的拘禁行為,其犯罪對象是明確的。但并不是說,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對象就只能是與行為人有債權債務關系的當事人本人。其理由是:首先,法律并沒有明確限制“為索取債務,非法拘禁、扣押他人中的“他人”就是與行為人有債權債務關系的當事人本人;其次,在現實社會中,行為人想拘禁當事人本人索取債務,有時較為困難,故常常選擇拘禁當事人的親屬特別是幼年子女,并以此來向當事人本人來索債。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當事人與其親屬和子女有特定關系,行為人可以以其為要挾,實現索債的目的。因此,將“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中的“他人”不能狹隘的理解為債務人本人,其既可以是債務人本人,也可以是債務人的近親屬、合伙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本人認為,當債務人為單位時,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成員也可能成為被拘禁的對象。這樣的理解更符合司法解釋的精神。但行為人為了索取債務,而將與債務人沒有共同財產關系,扶養、撫養關系的第三者作為人質拘禁的,則應認定為綁架罪。
(三)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主體
對于非法拘禁罪而言,其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凡年滿16周歲以上,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構成本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非法拘禁他人的,從重處罰。具體到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則應該為特殊主體,即行為人除須符合一般主體的條件外,還需具備是被拘禁者或者與被拘禁者關系密切相關人的債權人這一身份條件。但也存在例外情況,如在共同犯罪中,受債權人指使或雇傭參與到非法拘禁行為的人,可以不要求具備債權人這一身份要件。在實踐中,也存在單位為了索取債務而實施拘禁對方單位主管人員或其他人的行為。本人認為:既然本罪沒有被刑法明文規定為單位犯罪,基于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對此類行為仍應以自然人犯罪論處,將參與決策、實施拘禁,實施索債等行為的自然人以共同犯罪論處,而不應以單位犯罪處理。
(四)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主觀方面
關于非法拘禁罪的主觀特征理論界有以下兩個分歧:
⒈ 違法性認識是否是本罪故意的內容
第一種觀點是肯定說。這也是目前我國刑法理論界的通說,認為非法拘禁罪的故意必須是“明知是非法而故意剝奪他人人身自由”。
第二中觀點是否定說。該說認為從當前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再把違法性認識作為故意內容而衡量非法拘禁罪是否成立。本人贊成否定說,即違法性認識不應該成為非法拘禁罪故意的內容。原因是:首先,將違法性認識納入行為人認識范疇,與現行立法對故意犯罪的規定不符。因為現行刑法所規定的故意犯罪的概念只以行為人認識到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為已足。其次,普通人很難區分拘禁行為的合法性和違法性不應成為其理由。比如在正當防衛中,一般人很難把握正當防衛的合法限度,但并不妨礙防衛過當者承擔應承擔的刑事責任。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權觀念已得到極大地普及。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嚴重危害性已為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認同。有危害性認識,也就有違法性認識。總之,從保護人身權利的角度,否定說更為合理。
具體到索債型非法拘禁罪中,行為人采用非法拘禁他人的手段逼迫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償還債務,一般是在采取合法途徑使債權得不到償還,不得已而為之,的確是事出有因。而且,單從債務人方面來說,也存在一定的責任。本人認為:只是限于已經到了清償期的債務,不可以是對于未到期的債務和已過訴訟時效的債務。對于上述兩種情況,都不屬于屬于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債務的性質。對于某些行為人缺乏違法性認識,不影響對于索債型非法拘禁罪行為性質的認定。
⒉ 非法拘禁罪可否由間接故意構成
非法拘禁罪的主觀要件是故意,對此刑法學界分歧不大。但對于間接故意能否構成非法拘禁罪,學界有不同的觀點。通說認為,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行為人以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為目的。也有學者認為,本罪可以由間接故意構成。本人認為,對于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明確的索取債務的目的,而且索債行為與拘禁結果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而且,行為人在實施拘禁行為之前,認識到自己是為了實現債權而為此行為,并且具有在實現債權后立即釋放被拘禁人的心理。因此,從這里很明顯的看出,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主觀心理只能是直接故意。
由上文可知,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構成要件有: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客體、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客觀方面、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主體、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主觀方面。詳細的構成要件內容在上文已經介紹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非法拘禁罪一般怎么認定
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
搶劫罪與“索債型”的非法拘禁罪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如何懲處詐騙罪
2021-01-15欠房租多久可以終止合同
2021-01-14試用期是否計入勞動合同期
2021-01-09死緩會被立即執行死刑的情況是什么
2020-12-022個股東如何設監事
2020-12-26擔保法司法解釋
2021-03-26交通事故發生后多久認定責任
2020-11-29學徒給師傅幫工是否應認定雇傭關系
2021-01-21公司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08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2020-12-07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有什么條件
2021-03-12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辭退是開除公職嗎
2021-03-02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保險公司保險騙保如何維權
2020-12-12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快遞被燒了物流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2020-12-14保險代理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