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限制減刑假釋的三類罪犯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二、死緩限制減刑的適用條件
關于死緩限制減刑適用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貫徹實施。最高人民法院在《〈刑法修正案(八)〉條文及配套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中針對死緩限制減刑的適用規定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有利于嚴格執行死刑政策等三項原則,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切實遵循了以上三項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旨在保護被告人利益,任何不利于被告人的刑事裁決須有刑法的明文規定為據。根據《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被告人,僅在三種情形下可以同時決定限制減刑:
(1)累犯;
(2)因實施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7種具體犯罪而被判處死刑緩刑執行;
(3)因實施有組織的暴力犯罪而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
2、罪刑相適應原則。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對于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被告人限制減刑,要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作出決定。“犯罪情節等情況” 主要包括犯罪的性質、起因、動機、目的、手段、后果等因素。
3、有利于嚴格執行死刑政策的原則。從立法目的來看,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被告人限制減刑,并不是單純加重死刑緩期執行刑的嚴厲性,而是為進一步嚴格執行死刑政策創造條件。對于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法官在刑罰裁量的實際操作層面,通常會考慮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客觀危害層面,即犯罪后果的嚴重程度、犯罪手段的惡劣程度等;第二是主觀惡性層面,即犯罪動機或者目的是否卑劣,是否存在彰顯人身危險性的犯罪前科等;第三是社會影響層面,主要指被害人家屬的態度以及社會的反應。只有在以上方面均達到可以判處死刑的程度,才會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如果在某一方面尚存可恕緣由,就難以作出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
我們在適用限制減刑時應當堅持罪行法定原則、罪行相適應原則、有利于嚴格執行死刑政策的原則。我們應當清楚,對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被告人適用限制減刑,針對的是以往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而不是以往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的案件。
賭博罪自首會減刑多少年
死緩限制減刑會死嗎
限制減刑類罪犯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移送的行政協議案件還可以再移送嗎
2020-12-22演唱會拍照侵犯表演者權嗎
2020-12-12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物權期待權的保護條件
2020-12-31交通事故被起訴了該如何應訴
2020-12-10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保險公司不按條款賠付怎么處理
2021-02-09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八條
2021-01-15法院判決國內首例“二次理賠保險官司”
2021-03-14虛假林木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0-12-07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出讓土地用途變更的法律適用
2020-12-09劃撥土地轉讓手續
2021-01-27在禁養區內,有環評還是要拆遷嗎
2020-12-11房屋拆遷補償不到位,該怎么辦
2021-01-09什么樣的安置補償協議是無效的
2020-12-31駐馬店拆遷計劃
2020-12-01支付拆遷補償費補償金額如何確定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