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法典第72條、第74條的規定,適用一般緩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緩刑的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的特點,決定了緩刑的適用對象只能是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輕重是與犯罪人被判處的刑罰輕重相適應的。我國刑法典之所以將緩刑的適用對象規定為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為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相反,被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較重,社會危害性較大,而未被列為適用緩刑的對象。至于罪行性質相對更輕的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因法院不僅僅是根據罪行性質作出具體量刑,法院認為有必要適用管制刑罰進行處罰,所以故將管制刑列為不適用緩刑制度的獨立刑種。所謂“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決確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雖然是中期或長期有期徒刑,但他具有減輕處罰的情節,判決確定的刑期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適用緩刑。
(2)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這是適用緩刑的根本條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雖然被判處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不能表明不予關押也不致再危害社會,不能宣告緩刑。但必須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適用緩刑,因而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只能是審判人員的一種推測或預先判斷,這種推測或判斷的根據,依法只能是犯罪情節較輕、犯罪人悔罪表現較好。在這兩個因素中,犯罪情節較輕屬于已然之罪的范疇,主要表明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較小,應當綜合主觀惡性與客觀危害兩個方面加以綜合評判。犯罪人悔罪表現較好屬于未然之罪的范疇,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較小,應當根據犯罪人的罪后各種表現,并適當考慮犯罪人的一貫表現作出評判。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較深,有再犯之虞,適用緩刑難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適用緩刑。
《刑法》(修正案八)將74條修改為:“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子產品爆炸致傷能提起訴訟嗎
2021-01-09知識產權入股公司解散可抵債嗎
2021-02-11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應當賠償
2021-02-21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點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