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勞動法》、《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等法律的規定,仲裁是勞動爭議案件的前置程序,那么,在司法實踐中,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勞動仲裁前置程序?律霸小編馬上為大家介紹。
《勞動法》第79條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了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對于這一規定的理解有些人可能認為所有的當事人都必須仲裁程序,如果在訴訟階段發現有些當事人沒有經過仲裁程序,即在訴訟階段追加被訴單位,那么就應當對沒有仲裁程序的當事人的有關實質性權利義務不予考慮不予裁判。對于這種理解,筆者認為不符合有關法律規定和立法的精神。
首先,法律所規定的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前置,實指勞動爭議這一事實經過仲裁程序,并非要求所有的當事人都經過仲裁程序。如果要求所有的當事人都經過仲裁程序,只會增加當事人的訟累,不符合立法的目的和愿意。設定仲裁程序前置,其目的旨在勞動爭議盡量在專業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解決,以免增加人民法院的負擔。仲裁程序中有不當之處,訴訟中應當予以糾正。
其次,《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定,必須共同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根據此規定,有理由認為在訴訟階段可以追加被訴單位的。
最后,一些地方性法規中也是明確規定在訴訟階段可以追加被訴單位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勞動局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意見》第16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以合同雙方為當事人;沒有訂立勞動合同的,以實際使用勞動力的單位為一方當事人。訂立勞動合同或未訂立勞動合同的單位與實際用人單位不一致的,或實際用人單位難以確定的,以及訂立勞動合同的單位與作出處理的管理單位不一致的,具有利害關系的單位均可列為當事人;仲裁時未列入的,訴訟中可依上述原則列為當事人。另外,《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也作出了同樣的規定。國家法律法規或部門規章中雖然可以找到隱隱約約的描述,如勞動部辦公廳1997年月31日關于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幾個問題的復函中第五條的規定等,但卻未見關于此問題明確的規定,但筆者認為,為快捷方便當事人解決糾紛,各地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以以山東省和上海市的這一明確規定作為借鑒。
所以,為明確此問題,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或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作出相關解釋,直接予以明確的規定。
以上內容就是我們律霸關于勞動仲裁前置程序如何理解的法律解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前置是要就勞動爭議這個事件必須經過仲裁程序,而非要求勞動爭議所牽涉當事人都有經過仲裁程序。如果你對此還有不明白的,歡迎隨時聯系我們專業律師。
勞動仲裁申訴書樣本
寫勞動仲裁申請書的注意事項
撤銷勞動仲裁申請書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客運合同糾紛中能否主張精神撫慰金
2020-11-11組織刷單是犯罪嗎
2020-12-09小企業怎樣增加注冊資本
2021-01-27留置流押條款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1-10酒駕輕微事故車子要扣多久
2021-03-14代理合同范本
2021-02-25參與眾籌能不能作為消費者投訴
2020-12-24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非煤礦山職工死亡賠償標準
2021-01-22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教師被開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1-29房產贈與過戶程序是什么
2020-11-11父母可以贈與房產給還沒大學畢業的兒女嗎
2021-03-05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北京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程序是什么
2021-01-30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將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有效
2020-11-30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