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須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者即使實施了客觀上危害社會的行為,也不能成為犯罪主體,不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刑事責任能力減弱者,其刑事責任也要相應地適當減輕。在判斷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時,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的因素:
一是刑事責任年齡。對刑事責任年齡作了如下規(guī)定:(1)不滿14周歲的人,一律不負刑事責任,即不滿14周歲的人所實施的任何行為,都不構成犯罪。刑法理論稱之為絕對無刑事責任時期或完全無刑事責任時期。(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此即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刑法所規(guī)定的年齡是指實足年齡,而不是指虛歲。實足年齡以日計算,并且按公歷的年、月、日計算。
二是對于無責任能力的判斷,應同時采用醫(yī)學標準與心理學標準。即首先判斷行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斷是否因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前者由精神病醫(yī)學專家鑒定,后者由司法工作人員判斷。
三是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間歇性精神病人實施行為的時候,如果精神正常,具有辨認控制能力,就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反之,如果實施行為的時候,精神不正常,不具有辨認控制能力,該行為便不成立犯罪,因而不負刑事責任
四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五是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六是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綜合上午的介紹,可以了解到影響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素,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年齡,另一個就是精神狀態(tài)了。要成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就需要在年齡和精神上同時達到標準,否則的話可能屬于限制刑事能力人,當然也有可能是無刑事能力人。這要區(qū)分具體的情況才能確定。
認定刑事責任能力的標準是什么
未遂犯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共同犯罪中主犯刑事責任如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法偵查階段辯護律師規(guī)定有哪些
2021-02-18擔保合同主合同需要審理嗎
2021-02-23支票日期怎么算,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強行隔離戒毒怎么通知家人探視
2021-03-06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如何申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1-31偽造房產證來抵押借款是什么罪
2021-02-06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資金罪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2-17合同債權最常見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30行人闖紅燈被撞怎么辦
2021-02-10當選業(yè)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勞動合同到期不續(xù)簽有補償嗎
2021-01-09要向被裁掉的員工支付補償金嗎
2020-11-19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保險合同生效程序
2021-02-25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