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累犯不可以緩刑但可以假釋嗎?
累犯確實不得緩刑,這是根據刑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同時累犯也不得假釋,這是根據刑法第二款規定的,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假釋之后可以是累犯,因為累犯要刑罰執行完畢后五年內再犯應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而假釋完成就是刑罰執行完畢,最后,緩刑卻是不能是累犯,如果在緩刑考驗期內犯罪,此時緩刑中的刑罰并未執行,所以不構成累犯,緩刑考驗期后又犯罪的,也不構成累犯,前面也說過,累犯是要刑罰執行完畢后五年內再犯應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而緩刑就是附條件的不執行刑罰。
其一是被判處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法院認為暫不執行所判刑罰也不致于再危害社會;
其三是罪犯不屬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也就是說,適用緩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經被判處刑罰的前提下,再考慮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現,認定其放在社會上是否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決定是否執行刑罰。如何準確把握適用,關鍵在于怎樣來認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審判實踐中,是否適用緩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由于“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沒有統一的考量標準,因而有的考慮被告人犯罪的情節和案發后的悔罪表現、受害人的態度等等,在認定悔罪表現方面也大都將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從輕情節(如自首、立功、從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贓退賠或賠償受害人損失、是否繳納罰金等作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將被告人不適宜監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等一些與被告人相關聯的不合法的客觀因素作為適用緩刑因素考慮。
假釋和緩刑都是指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有明確的悔過意識且犯罪事實并不特別嚴重的犯人來進行的。對于累犯其屬于嚴重犯罪,且對于自己的犯罪行為沒有一定的悔過意識,那么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都是不會批準犯人的假釋和緩刑的。
假釋是什么意思,申請假釋的條件是什么?
死緩限制減刑能否假釋
辦理假釋的程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的法律規制
2020-12-26個人作品著作權保護期限
2021-01-05商標權轉移要注意什么
2021-03-01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我國法律規定的禁止的婚姻行為有哪些
2020-12-18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保險公估人是什么
2021-01-20購買旅游意外傷害保險警惕四誤區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