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減輕處罰的情節有哪些
1、特殊主體
(1)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的,在量刑時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完全喪失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其實施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3)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犯罪預備、中止或未遂
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典型的自首包括兩個條件,一是主動投案,二是入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二、酒后犯罪能否減輕處罰
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明文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規定說明:
第一、醉酒的人犯罪也是犯罪;
第二、對醉酒犯罪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不能免除處罰;
第三、醉酒犯罪人與非醉酒犯罪人所應負的刑事責任是同等的。
從實際情況看來,醉酒犯罪人主觀上并不一定是出于故意,而多是在自己的意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之下犯的罪。這種犯罪與不醉酒的人犯罪在主觀方面有所不同,但因為酗酒是一種惡習,而且司法實踐證明,有些人就是以酗酒減弱了大腦對行為的控制能力為理由,企圖逃避司法機關對其犯罪行為的制裁。我國《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不僅要負刑事責任,而且也不能從輕處罰。原因在于醉酒的人,盡管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減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他并未完全喪失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其在醉酒狀態下實施的犯罪行為,亦并未離開自己主觀意志的支配。常言道,醉酒不醉心,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國《刑法》把醉酒的人犯罪,視同其他犯罪一樣,按刑法規定進行處罰。所以你醉酒傷人,不能減輕處罰。
說到減輕處罰,這往往都是在下一個量刑幅度內作出處罰了,程度也是比從輕處罰要大。而在減輕處罰里面具體也分為了兩種情況,包括應當減輕處罰和可以減輕處罰。在后一種情況下,審判法官其實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可以實際決定究竟是否對犯罪分子減輕處罰。
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犯罪減輕處罰嗎
自首后一定會減輕處罰嗎?
什么情況下可以或應當減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違約金上限30%司法解釋
2020-11-10國家對未成年工勞動保護有哪些
2020-12-03法律援助辯護的種類和適用情形
2021-02-10股票質押就是股權質押嗎
2021-02-23合同無效是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021-03-12合同雙方蓋章但還沒生效可以作廢嗎
2021-01-08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結婚時收的禮品如何認定
2021-02-05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離職前幾年的勞動爭議都可以申請嗎
2021-01-07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對保險公司注冊資本如何要求的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