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后還會批捕嗎?
取保候審只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強制措施,并不代表案件的完結和不會判決刑罰。會不會坐牢還要司法機關進一步審理后判決也知道。不過,依據取保候審的條件來說,能夠取保候審一般都是罪行較輕的,判決也不會太重。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它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客觀地說,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后,最應當考慮和最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即為代為取保候審。
二、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規則的規定,逮捕的條件為: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所謂“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
(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
(2)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三、法律依據
《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取保候審一般適用于犯罪事實還沒有認定的情況下,一般在調查取證和審查起訴階段都是可以辦理取保的,但如果犯罪事實嚴重,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的,則司法機關是不允許取保候審的,如果取保候審屆滿沒有批捕的,可以取消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期限是多久?
取保候審時間最長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處罰催繳通知書不執行會怎樣
2021-03-02離婚損害賠償無過錯方如何舉證
2020-12-21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現在孩子輔導可以要求前夫增加撫養費嗎
2021-02-16交通事故中是借車人發生的應該誰承擔
2020-11-13集資房和棚戶改造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21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試用期要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1-02-17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家庭財產保險索賠的注意事項
202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10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自家承包地建大棚是否違法
2021-02-23出讓土地轉讓要經批準嗎
2020-12-25拆遷補償房墻體裂縫怎么賠償
2021-03-16征地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1-02-01政府拆遷與商業拆遷有什么差別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