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法院開庭會收監嗎?
取保候審后,如果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法院是要被判刑,如果判實刑會被收監;如果判緩刑,就不收監。取保候審只是刑事案件中的強制措施之一,不是取保后就沒事或者一定要判緩刑了,認罪態度較好,會增加緩刑的機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1、犯罪情節較輕;
2、有悔罪表現;
3、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4、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二、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是誰?
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對于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即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問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明文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后,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意的理由。這是一項授權性規定,也是一項排他性規定,這一規定即將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授予給了已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辯護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從事某種行為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近親屬”則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三、取保候審的期限是多久?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在人民法院二審期間,犯罪嫌疑人羈押期已經超過一審法院所判處的有期徒刑的,也適用取保候審。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
綜上所述,取保候審是公安機關偵辦刑事案件常用的手段之一,如果法院開庭審理后,確定判刑的,會對犯罪嫌疑人收監。如果經審理,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不足以判刑的,則會判處緩刑或者拘役等。因此,對于取保候審法院開庭會收監嗎這個說法,要結合具體案件來分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病假和醫療期的區別是怎樣的
2021-02-25p2p非法集資資金如何追回
2021-02-10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請求交通賠償需準備的材料
2021-01-03無期徒刑罪犯如何減刑
2020-11-09婚姻法解釋三
2021-01-09一審和二審敗訴終審可能勝嗎
2020-12-15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農民工工傷賠償計算
2021-02-20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試用期想辭職不給辦離職手續怎么辦
2021-03-21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飛機航班延誤賠償規定
2020-12-04投保車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要不要賠償
2021-02-18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在車險不足額保險合同如何賠償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