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
這一規定即意味著,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有對已經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決定進行變更或者撤銷的權力。我們認為,這是適應案件的不同進展情況而作出的變通規定。應當說,這一規定是比較合適的。
取保候審撤銷或者變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2.取保候審期限屆滿的。
3.發現采取取保候審決定不當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審結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審人民法院判處管制或者宣告緩刑以及單獨適用附加刑,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期間,被告人被羈押的時間已到第一審人民法院對其判處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進行司法鑒定而尚未審結的案件,法律規定的期限屆滿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審的被保證人或者說是保證對象,既然保證對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義,當然也應當予以撤銷。
11.保證人死亡、重傷或者出現其他喪失保證能力情形的。保證人是取保候審的義務主體,保證人資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證能力為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或者喪失了保證能力,保證義務的履行就成為事實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審也就隨之應當予以變更。
12.公安機關提請逮捕以后,檢察機關不批準逮捕,案件需要復議、復核的,或者移送起訴后,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需要復議、復核的。
需要注意,取保候審僅僅是刑事強制措施當中的一種,因此無論是否有適用該措施,這對之后的判刑處罰可以說都是不存在直接的聯系。因此,就算適用了取保候審,之后也還是有被判刑處罰的可能。當然,那種沒有獲得取保候審批準的嫌疑人、被告人,之后能夠證明其無罪,那也不會追究其刑事責任。
取保候審擔保人需要什么條件?
取保候審的保釋金會退還嗎?
取保候審到期后會不會在上網追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北京個人出租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2-02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爺爺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28拆遷賠償費是否是婚前財產
2020-12-25集體土地可以進行流轉嗎
2021-01-07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解除勞動合同能恢復嗎
2021-02-24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保險單能否辦理抵押貸款
2020-11-20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術語有哪些
2021-02-13新保險法細化車險理賠時效涉及的問題有什么
2021-03-04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原保險與再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