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偵查階段取保候審的條件是什么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在我國,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
據《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60條及其他有關規定,取保候審的條件為: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較輕,沒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及其他妨礙訴訟順利進行的,應當采用取保候審。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審時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且沒有逮捕必要時,應當采用取保候審。
3、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不宜羈押的,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審。
4、依法應當逮捕,但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具有此種情形,在逮捕前發現的,就不能決定逮捕;在逮捕后發現的,則應變更強制措施,改用取保候審方法。
當事人的情況不是患有嚴重疾病,可能不符合取保的條件,但最好請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
二、怎么解除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一)如果發現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或取保候審期間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
(二)對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取保候審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有權向作出取保候審決定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取保候審,有關機關經查證屬實的,應當解除取保候審。
(三)取保候審的期限屆滿,或者發現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或者案件已經辦結的,原決定機關應當作出撤銷取保候審的決定,并通知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
。執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應當指定專人負責對被取保候審人進行監督考察,并將取保候審的執行情況報告所屬縣級公安機關通知決定取保候審的人民檢察院。所以取保候審人要遵守法律規定的義務。需要注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如變更成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申請程序是怎么樣的?
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后怎么處理
取保候審期間法院傳喚不去的話什么后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違約如何賠償
2021-02-07侵犯著作權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0掛靠企業違法的責任承擔
2020-12-10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拆遷安置房有什么優勢
2021-02-08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車禍主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1-06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農村集體土地使用年限是多久
2021-01-14承包的荒山可以轉讓嗎
2020-11-26土地轉讓的手續需要什么
2021-03-05某土地轉讓合同糾紛請求市政府協調解決的請示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