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回避行政由哪個部門來進行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有明確規定,由上級公安機關決定。
第八十一條 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人民警察的回避,由其所屬的公安機關決定;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上一級公安機關決定。
檢察機關也規定有回避制度: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一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二、審判回避制度
回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圍內的人員,如果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關系;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回避方式有兩種自行回避與申請回避。 [4]
陪審員屬于審判人員,陪審員的回避由法院院長決定。
刑訴中:第30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民訴:第47條: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
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回避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審判人員自行回避,即負責案件的審判人員,認為自己具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而主動提出回避,另一種是當事人申請回避,即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的,用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申請他們退出該案的審理。
綜合上面所說的,國家人員的回避一般都是針對于與案件有很重要關系的人員,而且對于回避一般都必須由于上級部門來進行通知才可以進行處理,同時還要說明其回避的理由,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要按流程來進行,這樣才能更好的辦理。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申請仲裁員回避的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遺囑公證需要繳納多少費用,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3施工中道路損壞需要賠償嗎
2020-11-14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農村田里燒草一般罰款多少
2020-11-17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二審法官還會給調解嗎
2021-03-23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財產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內部承包合同有何效力
2021-02-12土地承包及其程序是什么
2020-11-09東莞某經濟合作社與東莞某實業公司土地轉讓合同糾紛案
2020-12-27集體土地流轉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9養殖場拆遷補償款如何發放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