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之規定,消費者應該是為個人的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社會成員,即消費者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消費者應當是公民為生活目的而進行的消費,如果消費的目的是用于生產,則不屬于消費者范疇;第二,消費者應當是商品或服務的受用者;第三,消費的客體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務;第四,消費者主要是指個人消費。
其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八條:“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之規定,可知構成欺詐行為一般必須具備以下4個要件:第一,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欺詐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并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的故意包括兩方面:一是陳述虛偽事實的故意;二是誘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故意;第二,欺詐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是指欺詐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是構成欺詐行為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例如將假冒偽劣商品說成質優價廉;第三,被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構成欺詐,一般必須是被欺詐人的錯誤認識與欺詐人的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第四,被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詐行為而作出的,也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詐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何種情況構成消費欺詐呢?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價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調解醫療糾紛怎么解決
2021-02-27公司不分利潤股東能退股嗎
2020-12-15標志設計包括哪些步驟
2021-03-24知識產權是財產權利嗎
2020-12-03馳名商標侵權的情形
2020-12-11留置輔警看護合法嗎
2020-11-22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步驟
2021-01-20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遺產繼承可否跨區辦理公證
2020-12-28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見 證 書(處理公民財產事宜)
2021-02-23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保險合同有效期究竟有多久
2020-11-12保險合同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5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