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65歲的黃*娟患有糖尿病,經人介紹開始服用某品牌保健食品,而且一吃便毫不忌口,連醫生開的藥都扔到了一邊,對醫生的勸告也置之不理。不久,黃*娟終于因腹瀉而昏倒,經診斷系糖尿病所致,一直打了兩天點滴才算脫離危險。但以前只需早晚各打一次的胰島素,從此一天要打四次。直到此時,黃*娟才注意到該保健食品既無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及標識,也沒有“QS”質量安全標識及生產許可證編號。面對黃*娟索賠,經營者卻拒絕承擔任何損失,將責任全部推給了生產商。
律師說法:
制售產品無批號藥店廠家都擔責
黃*娟有權選擇由誰賠償。首先,生產廠家、銷售者的行為違法。《保健食品管理辦法》規定,凡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須經衛生部審查確認。研制者應向所在地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初審同意后,報衛生部審批。衛生部對審查合格的保健食品發給《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獲得《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食品準許使用衛生部規定的保健食品標志。本案生產商、銷售者所生產、銷售的保健食品無批準文號及標識,明顯與之相違。
其次,生產商、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即基于客觀存在的產品缺陷,黃*娟有權要求銷售者賠償。
案例二:
茍-琳老人患哮喘病多年。后來,她在網上看見一家公司宣稱其生產的“喘立停”為純中藥制成的保健品,主要成分是黃精、枸杞子、人參等中藥,患者服用后只需5至20分鐘立即起效,遂買了三個療程共計12盒。
一個月后,茍-琳不但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常常惡心,吐得厲害。公安機關在公司生產車間查獲近20袋獸藥,已用完的近10袋。負責人承認,生產該保健品的主料主要是淀粉和麥芽糊精,添加的根本不是名貴中藥,而是給家禽治病的獸藥,這種獸藥雖含有一定中藥成分,但成本比中藥便宜很多。
律師說法:
添加有毒有害成分必須10倍賠償
公司必須作出10倍賠償。首先,公司不得添加獸藥。《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本辦法所稱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獸藥只能適合動物的生理機能和代謝特點,用于治療家禽家畜等。因此,公司在保健食品中添加獸藥明顯違反上述規定。
其次,公司難辭其咎。因為《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是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廠家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案例三:
72歲的姜*蘭在當地報紙上看到一種補氣養血口服液廣告:“只要您每年服用該口服液10盒以上,能保證沒病沒災,讓您生命延長至少20年!”還宣稱能治愈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功能低下、腫瘤及癌變、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等四大類四十余種疾病。次日,她到提示的藥店一下子買了15盒。可回家一看,“功能與主治”只顯示是普通的益氣養血,健脾固腎,寧心安神。適用于氣血不足,脾腎兩虛,心神不寧引起的體倦乏力,頭暈耳鳴,食欲不振,腰膝酸軟,心悸失眠。
律師說法:
夸大效果假宣傳應賠償雙倍
藥店必須作出雙倍賠償。首先,公司的行為構成欺詐。《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的內容,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消法》指出,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本案中,藥店將普通補氣養血口服液這一保健品,吹噓成能包治百病、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明顯是對消費者的欺騙和誤導,使消費者無法簡明地知悉真實情況,從而違反了自身的法定義務。而姜*蘭正是基于被欺騙和誤導,才產生錯誤認識,作出錯誤抉擇,即被欺詐。
其次,姜*蘭有權獲得雙倍賠償。因為《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案例四:
前不久的一天早晨,正在散步的梁*茜遇見3名自稱是“老齡委”的工作人員在路邊免費分發小禮品,遂領取了一份,并填寫了自家地址。次日,一名自稱跟蹤服務者的人來到梁*茜家,一番常規檢測后,說其血壓高,務必注意保健,并從發病機理、發病危害,強調該病死亡的人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同時向其推薦了一種保健品。見來者語言始終充滿親情關愛,梁*茜信了,遂在其“提示”的藥店購買了保健品。當梁*茜發現該藥價竟比別處貴了3倍而要求退貨時,卻被告知藥店門口已有概不退換的告示。
律師說法:
“釣魚”銷售坑老人須退貨退款
藥店必須退貨退款。首先,藥店的行為屬不正當銷售。藥店打著“老齡委”的旗號,先用免費禮品這一小恩小惠作“敲門磚”,然后上門“打情感牌”推薦其經銷的保健品,使梁*茜一步一步地步入高價購買“陷阱”,明顯屬于前后連貫的“釣魚”式銷售。
其次,藥店“概不退換”的告示無效。《消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正因為藥店“釣魚”式銷售保健品的行為損害梁*茜的合法權益,決定了其雖有告示在先,但對梁*茜并沒有法律約束力,其仍必須依法退貨退款。
相關法律知識: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五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后,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于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的經營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的經營者不得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扶養人與撫養人的區別
2021-01-04再婚后女兒拒絕贍養怎么維權
2021-01-05房屋買賣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2-11子女不贍養老人判決后多久生效
2020-11-19科創板與新三板的區別
2021-03-07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男方外遇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19協議管轄錯誤怎么辦
2020-11-24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住房保險是什么,住房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