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2條、第34條規定,我國辯護的種類主要有:
(一)自行辯護
自行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針對指控進行反駁、申辯和辯解的行為。這種辯護貫穿于整個刑事訴訟,無論是在偵查階段,還是在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可以為自己辯護。
(二)委托辯護
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3條的規定,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2.公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2)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3)對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應當自人民檢察院的刑事偵查部門將該案件移送審查起訴部門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3.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1條規定,開庭前10天被告人未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辯護人。
(三)指定辯護
我國的指定辯護只適用于審判階段,被指定的辯護人只能是律師。指定辯護包括:
1.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提供辯護。最高人民法院《解釋》對“可以指定”辯護人的情況作了具體規定,包括:(1)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2)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查明的;(3)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屬經多次勸說仍不愿為其承擔辯護費用的;(4)共同犯罪案件,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辯護人的;(5)具有外國國籍的;(6)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7)人民法院認為起訴意見和移送的證據材料可能影響正確定罪量刑的。指定的辯護人,應當是依法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
2.被告人盲、聾、啞或者限制行為能力,或者在開庭審理時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辯護權,他們可以拒絕辯護人為其提供辯護幫助,而辯護人的辯護權一般也是派生于辯護權的主體,可以說辯護人實際并不是享有辯護權的主體。按照規定,如果嫌疑人、被告人拒絕辯護人辯護的話,那么在其提出之后,就應當立即生效。
刑事案件中審查起訴可以不起訴嗎
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呢
2020-11-25怎樣判斷既定事實婚姻
2020-12-08反擔保解除時間法律規定
2020-12-30一般保證期限
2021-01-21民事一審有終審判決嗎
2020-12-13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用人單位社保欠繳可以勞動調解嗎
2020-12-03保險指定受益人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6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4s店試駕出車禍怎么賠償
2020-11-11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繳費期對保單利益有影響嗎
2021-02-18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如何進行審查
2020-11-15光明新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的許可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02滄州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戶口已遷出可否分得拆遷安置房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