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時效中斷刑事訴訟法中是怎么規定的?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訴訟時效對于訴訟案件是否可以進行立案調查處理和法院受理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根據法律規定,對于訴訟時效屆滿的情況下,法院是可以不進行受理的,但如果存在訴訟時效中斷的條件的事項,則可以按照法律規定來進行認定和處理。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民事訴訟時效中斷有什么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協議關于賠償的相關法規是什么
2020-12-18怎么打官司
2021-02-06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在偵查階段可以羈押多長時間
2021-03-10農民工維權討薪技巧2020
2020-12-05投訴公交車怎么投訴
2021-02-16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財產保全了還能過戶嗎
2020-11-30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被保險人死亡由誰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
2021-02-26保險法修訂免責條款的方法有哪些
2021-03-10財產保險理賠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