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審辯護詞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辯護人為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所要闡明的主旨,應該從本案的事實和證據出發,對照有關的法律規定,論證被告人無罪、罪輕或應該予以減輕或免除刑事責任的意見和理由。因此,通常是圍繞著是否構成犯罪,或屬于何種罪名,有無從輕或免刑的法定條件等問題展開辯論,并得出自己正確的結論。
二、具體情況
1.針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進行辯護。這是辯護詞的中心,通常以下幾方面著手:
(1)事實存在,但混淆罪與非罪界限,把無罪當做有罪追究;
(2)事實部分存在,但被夸大、歪曲,如把正當防衛指控為故意殺人,把小偷小摸指控為盜竊,把輕罪當做重罪;
(3)主要事實不清楚,證據不足或無證據,主要從證據論證犯罪事實的存在與否;
(4)事實要根本不存在;
(5)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如有從輕、減輕情節,可從從輕、減輕方面予以辯護。
2.對起訴書適用法律不當進行辯護。通常有三種情況:
(1)把無罪當作有罪。如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卻認定為犯罪,正當防衛認定的為故意傷害等;
(2)確定罪名不當。把盜竊定為搶劫,把過失傷害定為故意傷害等。
(3)量刑偏重,對應子認定的從輕情節卻未認定,如自首、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未成年犯罪、未造成嚴重后果、社會危害性小、認罪態度好等。
3.對訴訟程序有重大違反而進行辯護。如應回避而未回避,證據未經查證屬實等。
4.如起訴書指控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定性準確、程序合法,則可從情理上進行辯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從被告人行為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嚴重進行辯護;
(2)從被告人行為目的、作案動機等具體情節不甚惡劣進行辯護;
(3)從被告人犯罪的具體情節,是否有可以考慮的客觀因素方面進行辯護;
(4)從被告人認罪態度結合受害人情況進行辯護。
在司法審理程序上,可能對案件有多次的審查和辯護程序,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第幾次辯護,辯護人都應當嚴格遵守辯護程序中的相關規定,對當事人的犯罪事實進行明確認定,對照相關法律的條款,進行合法的辯護行為,如果出現亂引用法律條款的情況下,則可以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刑事辯護豁免權的含義及法律規定
盜竊罪無罪辯護
刑事辯護收費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兌匯票到期未付款是否可以追索
2020-12-29遺囑財產需要交納繼承稅嗎
2021-02-25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各家保險公司2000年的三大事件
2021-02-18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2021-02-24土地轉讓范文
2021-02-24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
2021-03-25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時用什么解決方式最好
2021-01-19物流公司拆遷補償辦法
2021-03-15誰有資格拆除違建
2021-02-09拆遷后房產證可以改名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