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存疑不起訴由誰決定?
由檢察機關做出存疑不起訴的決定。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檢察機關對于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的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四款規定決定不起訴的,在發現新的證據,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提起公訴。這是檢察機關對存疑不起訴案件保留公訴權的行為規范。
二、存疑不起訴后能否繼續適用強制措施?
不能,存疑不起訴后應當釋放犯罪嫌疑人。
實踐中有這樣的情況,一些公安機關在檢察機關對存疑不起訴人宣布決定并予以釋放后,立即對其采取監視居住或取保候審等強制措施,目的是為了便于對案件的進一步偵查,便于控制當事人(被不起訴人)。這樣做不妥。理由有三:
一是這樣做沒有法律法規乃至司法解釋依據。作為執法機關尤其是司法機關必須嚴格依法辦事,法律未規定的權力不得行使,而作為守法者,法無禁止即可為。
二是這樣做不符合“釋放”的本質要求。《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不起訴決定,應當公開宣布,如果被不起訴人在押,應當立即釋放。被釋放意味著獲得自由,而監視居住或取保候審均是對自由的限制。
三是這樣做不符合不起訴的法律意義。檢察機關的不起訴決定具有在起訴階段終結刑事訴訟的法律效力,而所謂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保證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逃跑、自殺、隱匿罪證、繼續犯罪或進行其他破壞活動,依法采取的暫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強制措施適用于刑事訴訟過程中,而不起訴決定的宣布,標志著刑事訴訟的終結,強制措施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條件。
因此,在對存疑不起訴人宣布不起訴決定的同時,應解除對其適用的強制措施。
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逮捕拘留或者是采取其他強制措施限制其行為自由的,只要案件被移交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后,人民法院判決之前,應當繼續對其進行關押,然后在人民法院判處相應的刑罰之后,就由原強制措施的執行機關交由監獄進行關押看守。
刑事訴訟法存疑不起訴是什么意思
存疑不起訴的情形都有哪些?
存疑不起訴給予國家賠償之合理是否可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假離婚再復婚算二婚嗎
2020-12-28小產權房補償款訴訟平息后再分配
2021-01-15產品侵權的舉證責任誰來承擔
2020-12-20涉外婚姻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3-23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有什么流程
2021-01-19企業破產內退職工的補償金如何計算
2020-12-29如何能打贏借條官司
2020-12-25夫妻房屋贈與有效嗎
2021-03-12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為什么無效
2021-01-18房屋買賣抵押權還在嗎
2021-02-06兒子對父母不孝可以斷絕關系嗎
2020-12-07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房屋裝修合同多久終止
2020-12-12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申請解除競業限制方式
2021-03-20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