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公開宣判的依據是什么?
刑事案件公開宣判的依據是在偵查、審查期間收集到的犯罪證據,法院對公開審理或不公開審理的案件,都應公開宣判,社會影響較大或關注度高的案件,應在法庭內公開宣判。
在中國,各級人民法院實行公開審判制度的法律依據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2)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3)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會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二、公開宣判的司法解釋
法院審判案件公開進行的訴訟原則。開庭時間、地點對外公開,允許公眾旁聽和新聞記者采訪。審判公開原則最早為資產階級啟蒙學者所提出,以反對封建司法中的秘密審判、私設法庭、專橫擅斷。后為各國普遍采用。在中國,依照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下列情況不公開審判:
(1)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案件,一律不公開。
(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一律不公開;16歲以上未滿18歲的,一般也不公開。
(3)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上述案件不論是否公開審理,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公開審判是相對于秘密審判而言的。公開審判取代秘密審判是訴訟制度文明進步的表現。在封建專制社會,審判多在秘密狀態下進行,審判過程不僅不公之于眾,甚至在當事人之間也相互隔離。秘密審判的不合理性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受到進步思想家的猛烈批判。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公開審判制度逐漸成為現代各國的一項重要訴訟制度。
在我國不管是否是會公開審理的刑事案件,最終在檢察院開庭審理時,都會公開宣判,這是由我國刑法所明文固定規定的。對于任何的犯罪主體,只要司法機關已經通過偵查、審查的工作,確定其已經違法,并且需要開庭量刑的,此時檢察院就會開庭宣判。
黑惡勢力案件公開宣判制度是怎樣的
不公開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檢察院起訴書公開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為什么承攬人的留置權可以約定排除
2020-12-15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非法占地如何處罰
2021-02-10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保險公司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10離婚后保險受益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31保險代理人的業務范圍是什么
2021-01-17怎么才能承包林地
2020-11-16承包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0-11-22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土地流轉問題
2020-11-19廉租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07扶貧搬遷后原房歸誰
2021-01-09房屋拆遷評估時應該是幾個人評估
2020-11-18離婚后房子拆遷不能過戶怎么辦
2020-12-01拆遷補償款引發的所有權確認糾紛
2021-02-25征地補償款需要繳稅嗎
2020-12-23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