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會公開宣判嗎?
法院對公開審理或不公開審理的案件,都應公開宣判,社會影響較大或關注度高的案件,應在法庭內公開宣判。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于案件宣判的規定是,“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對于民事案件的宣判,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公開宣判一般在審判法庭內以開庭的形式進行。社會影響較大、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案件,應當在審判法庭內以公開的形式進行宣判。具備遠程視頻條件的,可以利用遠程視頻系統進行宣判。
另外,對于社會影響較大、人民群眾關注度較高的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應當以開庭的形式進行宣判。
對于宣判的程序,《意見》規定,定期宣判的,應當在公開宣判三日前依法通知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訴訟參加人)和公訴人(檢察員)。
而且,公開宣判三日前,應通過張貼公告、網站發布、電子屏幕顯示等方式向社會公告宣判的時間、地點、案件的名稱及性質等。上述公告應當張貼在人民法院公告欄或者群眾比較集中、能夠看得到的場所,以方便群眾旁聽。
二、刑事宣判的結果有什么
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案件事實部分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依法作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部分,依法不予認定。
被告人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并且不是必須追訴或者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當公民做出了任何的違法行為后也是給社會大眾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公安機關在立案后也是會立即進行立案調查的,當司法機關已經充分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和證據后也是可以進行公開審理和宣判的,這樣也是可以讓社會大眾更好并及時的了解到相關的案件。
黑惡勢力案件公開宣判制度是怎樣的
刑事拘留后被批捕大概多長時間會到法院進行宣判
拘役緩刑會當庭宣判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索賠和解的處理程序有哪些
2020-11-28企業破產或倒閉,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嗎
2020-11-12向農民工支付工資要提供工資單嗎
2021-01-22第三方支付實現原理是怎樣的
2020-11-12填寫支票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11發生車禍后怎樣收集證據
2021-02-14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禁止流質契約可行嗎
2020-11-30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為什么集資房要全款
2020-12-23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旅游保險要注意六個誤區是什么
2021-02-11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保險公司拒賠污染損失合理嗎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