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審宣判是否可公開報道?
一審宣判是否可公開報道,但是這也僅限于部分案件,有的案件出于某種利益的考量,人民法院可能會不公開審理。除了雙方當事人以外,其他人是不會允許旁聽的。人民法院對于案件,是需要在法定的期限內依法作出相應的裁判的。
二、哪些案件可以不公開審判
1.審判公開的例外:
(1)涉及國家秘密;
(2)涉及個人隱私;
(3)未成年人犯罪,其中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司法解釋規定是指開庭時的年齡);
(4)涉及商業秘密。(司法解釋規定必須由當事人提出申請。)
2.在公開審理案件時,對于公訴人、訴訟參與人提出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時,審判長應當制止。如確與本案有關的,應當決定案件轉為不公開審理。
3.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與審理該案無關的法院工作人員和被告人的近親屬都不得旁聽。審理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適用相關規定。
4.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告判決也必須公開。
三、被告人認罪會影響量刑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第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四、犯罪分子一貫表現會影響量刑嗎
犯罪分子的一貫表現是反映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的情節,對量刑有一定影響。如果犯罪分子一貫遵紀守法,表現較好,偶爾失足犯罪,可以酌情從寬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4)項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對發生在近親屬之間的傷害等其他犯罪,一般也可以根據被害人的態度對被告人酌情從輕處罰。
我國極大部分的案件都是需要進行公開審理的,此時記者可以到法院進行采訪,但是采訪的內容必須要如實的報道,不得進行歪曲。對于法院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也就意味著任何娛樂記者都是不可以報道與案件相關的內容的。
二審判決生效時間是多久
公開審判原則是什么意思
民事訴訟終審判決申訴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院漏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3-07個體戶擅自經營不準個體工商戶經營的商品的如何處罰
2021-01-25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保險合同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3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針對高空墜物的保險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06保險代理人的資格及教育問題有哪些
2020-12-14我國巨災保險立法模式探討
2021-01-26保險經紀與保險代理區別是什么
2021-03-22經營承包合同書內容有哪些
2021-02-07怎么寫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3-24農戶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20房屋拆遷公房有拆遷補償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