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如何提出抗訴
被害人收到判決結果后,對一審判決結果不服時,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提出抗訴的期限是收到判決后五日。
第二百一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第二百一十八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后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復請求人。
第二百一十九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刑事抗訴的條件
刑事抗訴包括兩種形式:
1、第二審程序抗訴,即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刑事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訴。
2、審判監督程序抗訴,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時,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訴。
第二審程序抗訴的條件是:
1、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
2、確有抗訴的必要性。
對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有抗訴必要,依法提出抗訴:
1、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證據,未經庭審證即作為裁判的根據,導致裁判錯誤的。
2、人民法院不采納公訴人庭前收集并經庭審質證的有效證據,僅因被告人翻供而判決無罪或改變事實認定,造成錯誤裁判的。
3、人民法院審判活動嚴重違反法定訴訟程序,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等行為,影響公正裁判的。
4、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錯誤,量刑雖然未致畸輕畸重,但社會影響惡劣的。
5、因重要事實、法定情節認定錯誤而導致錯誤裁判,或者因判決、裁定認定犯罪性質錯誤,可能對司法實踐產生不良效應的。
抗訴的提出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因此,有關當事人需要合理的應對,盡量確保自己的利益在合理的區間,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權益維護在正確的方式中進行,這樣自己的事情解決才會有著較高的成功率,否則有關當事人的權益維護就會喪失法律上的合理性。
哪些情況下可以抗訴,什么案件能提起抗訴
檢察院抗訴的理由都有哪些
民事訴訟中抗訴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主犯如何數罪并罰
2020-11-23稅務機關進行稅務檢查有權采取哪些行為
2021-01-22未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是否違法
2020-11-12剝奪政治權利的相關司法解釋都有些什么
2021-03-16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假結婚”與“假離婚”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0-11-26子女死亡父母能領到贍養費嗎
2021-01-30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離婚調解收取財產分割費嗎
2020-11-10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產品質量責任險中的賠償處理方面有什么規定
2021-02-08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疲勞駕駛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1-01-29改裝后的車如何理賠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