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機關在對刑事案件的處理中,除了案情的需求,一般是規定時間處理完成的。在對證據不足的刑事案件的處理中,對相關案件有關聯的人,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延長召喚,以達到對案件的正確處理。那么該如何去理解刑事訴訟法延長傳喚呢。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延長傳喚?
為了保證庭審活動能夠如期順利進行,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定了開庭前的通知和送達事宜,其中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三款規定,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后,應當傳喚當事人,傳票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在司法實踐中,如何理解和適用該款規定,一些法院在認識上存在分歧,在做法上也存在差異,并由此引發了一些爭議。其中的主要爭點有二:
一、應否傳喚在押的被告人,
二、應否傳喚刑事被害人。這些爭點的處理,不僅關乎刑事司法過程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關乎司法的公正與權威,而且關乎被告人與被害人合法權益的維護,關乎我國刑事訴訟中人權保障制度的落實,因而應當理性、審慎對待。
一、應否傳喚在押的被告人
在司法實踐中,一些地方法院不傳喚或者不按法律規定的期限傳喚在押被告人,其主要理由在于:
其一,立法之所以規定要傳喚當事人并向其送達傳票,其目的在于通知當事人開庭的地點和日期,以保證其能夠按時到庭參加審判活動。因此,從立法的目的看,傳票主要適用于未被羈押的被告人,如被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措施的被告人。至于已經被采取羈押措施的被告人,由于其已經被關押在看守所,法院的法警會在開庭當日將其帶到法庭接受審判,因而沒有必要傳喚或者提前三日向其送達傳票。
其二,雖然傳喚被告人、提前向其送達傳票具有通知其準備應訴的作用,但是對于被羈押的被告人而言,由于其在看守所內的主要任務就是等待接受審判和準備答辯,且起訴書副本已在開庭十日前向其送達,因而沒有必要提前向其送達傳票。
無論是從恪守現有法律規定還是從保障被告人有效行使辯護權等角度考量,都應當傳喚被羈押的被告人并依法在開庭三日以前向其送達傳票。理由如下:首先,從現有法律規定來看,被告人當然屬于“當事人”,而傳喚當事人以及開庭前三日向當事人送達傳票則是我國法律明確要求的,因而傳喚具有當事人身份的在押被告人并向其送達傳票是立法的應有之意。至于有論者所持的該項立法的原意在于保證未被羈押的被告人到庭的觀點,筆者認為,刑事訴訟法作為人權保障法,除非法律有明確規定或者立法者明確作出解釋,否則司法機關不能擅自作不利于被告人的解釋。其次,那種認為在押被告人隨時都在為出庭受審做準備,因此無需提前三日送達傳票的觀點,更是經不起推敲,也不利于保障被告人有效行使辯護權。這是因為,在我國,刑事被告人羈押率較高而委托辯護率較低,且大部分被告人從被提起公訴到接受審判的時間間隔都較長,在漫長的等待中被告人很難集中精力準備辯護。只有在接到傳票,了解開庭日期后,被告人才能真正著手準備應訴答辯事宜。因此,如果不事先送達傳票,被告人在被法警突然帶到法庭接受審判時,其面臨的不利風險不亞于飽受詬病的“伏擊審判”,有效辯護更無從談起。
二、應否傳喚刑事被害人
在司法實踐中,一些法院不傳喚或者不愿意傳喚被害人到庭參加訴訟,其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部分被害人在法庭上往往情緒激動甚至失控,由此影響了法庭秩序,甚至使得庭審無法正常進行,無助于提高審判質量和訴訟效率。
其二,在被害人一方人數較多的案件中,尤其是在經濟犯罪案件(如非法集資犯罪、詐騙犯罪)中,允許所有被害人都參加到訴訟中來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
其三,要求被害人出庭會增加被害人的訴訟負擔或者對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
根據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害人作為訴訟當事人,有權參與法庭審理,參與證據調查和法庭辯論。因此,在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后,應當依法傳喚被害人并在開庭三日以前向其送達傳票。此外,人民法院在確定開庭審判的日期后,應當傳喚被害人的理由還在于:
其一,被害人作為案件的親歷者,其參與庭審活動有助于法官全面了解案件事實,從而做到準確定罪量刑。
其二,被害人出庭有助于被告人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從而認罪服法。
其三,允許被害人參與庭審程序既是對被害人訴訟主體地位的肯定,也是現代國家關注被害人利益的一種重要體現。實踐表明,對被害人訴訟主體地位的不重視或者對被害人利益訴求的不關注是引發被害人申訴乃至涉法上訪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四,被害人的有效參與是刑事和解制度得以有效運行的重要前提。
最后,由于出庭參加訴訟是被害人的訴訟權利而不是義務,作為一項權利,被害人可以選擇行使也可以選擇放棄——如果被害人選擇放棄,則其可以不出庭參加訴訟;如果被害人選擇參加訴訟,其可以自己親自出庭參加庭審活動,也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出庭參加訴訟,還可以將有關意見告知公訴機關,由公訴人在法庭上代為陳述。因而,允許被害人出庭參與訴訟并不必然增加被害人的訴訟負擔或者對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和現代國家刑事訴訟的精神,無論是被羈押的被告人還是刑事被害人,在人民法院確定開庭審判的日期后,都應當傳喚并在開庭三日以前向其送達傳票,且上述活動情形“應當寫入筆錄,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簽名”,這既是人民法院依法辦案的要求,也是保障當事人正當權益的需要。當然,對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雖然立法對傳票送達的期限不再有硬性要求,但是仍應依法傳喚包括在押被告人和被害人在內的當事人。
可以知道根據國家現有法律與刑事訴訟的精神,在對被羈押或者相關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人民法院在開庭審判三天前,應向其送達傳票,具體的庭審細節,按照正常的訴訟審判程序進行。
強制傳喚有哪些規定
取保候審期間法院傳喚不去的話什么后果
傳喚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造成損失的該如何處理
2021-02-24婚姻關系發生變化包括哪些情形
2020-11-25法院非訴執行程序法律規定
2021-03-14依法不追究原則有哪些
2020-12-21虛開發票處罰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嵌入式軟件能否申請著作權
2021-03-14已被抵押的房產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4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學生做臨時工老板不給錢犯法嗎
2021-01-30擔保人還款后追償訴訟時效過期了怎么辦
2021-03-12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1-03-24車展試駕出事故,保險公司和4S店共擔責
2021-03-03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