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審判一定要給當事人提供一個絕對公平的環境,司法界的工作人員應該一般都懂得自行回避的這個制度,而且就算在此過程當中,有個別工作人員不遵守國家規定自己不懂得避嫌的話,那當事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有權利要求其必須回避。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認識一下,刑事訴訟法回避制度具體規定是什么?
一、刑事訴訟法回避制度具體規定是什么?
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二、回避的審查與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另外,參與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參與檢查活動的書記員、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參與審判活動的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刑事訴訟法當中的回避對象主要是指參與刑事案件的國家工作人員,當事人等這些特殊的,如果不進行回避的話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案件公平審判的必須要回避。比如在刑事案件當中的受害者和偵查人員正好屬于親屬關系,很顯然就必須得回避。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刑事案件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21孩子在學校受傷的學校擔責還是老師擔責
2020-12-01原始股和干股有哪些不同
2020-12-08犯人羈押期間家屬可以進行探視嗎
2020-12-21我國關于遺產繼承稅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22005年度工傷賠償標準(浙江省)
2021-03-15股權擔保合同怎么寫
2021-03-16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現金價值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24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車輛易主時保險賠償也變嗎
2020-11-18職工每個月失業保險領多少錢
2021-02-13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交通保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1-19投保財產保險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1快速理賠需要帶什么,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6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