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審判一定要給當事人提供一個絕對公平的環境,司法界的工作人員應該一般都懂得自行回避的這個制度,而且就算在此過程當中,有個別工作人員不遵守國家規定自己不懂得避嫌的話,那當事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有權利要求其必須回避。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認識一下,刑事訴訟法回避制度具體規定是什么?
一、刑事訴訟法回避制度具體規定是什么?
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二、回避的審查與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另外,參與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參與檢查活動的書記員、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參與審判活動的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刑事訴訟法當中的回避對象主要是指參與刑事案件的國家工作人員,當事人等這些特殊的,如果不進行回避的話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案件公平審判的必須要回避。比如在刑事案件當中的受害者和偵查人員正好屬于親屬關系,很顯然就必須得回避。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是屬于行政責任的方式嗎
2021-03-11行政復議后撤銷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6實習期沒有結束如何簽正式合同
2021-01-28公司單方面發離職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0知識產權入股公司解散可抵債嗎
2021-02-11專利初步審查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4抵押擔保是不是就是抵押貸款
2020-11-17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勞動簽定和司法鑒定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如何辦理執行案款提存手續
2021-01-11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0-12-29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猝死在不在意外險理賠范疇
2021-02-08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