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檢察院在審理刑事訴訟案件時能有法可以,我國立法機關根據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制定了刑事訴訟法,在該法規中規定了很多罪名的處罰,不同的提款所規定的內容是不同的,今天律霸小編各大家帶來的是刑訴法57條規定的被監視居住人的義務的相關信息。
一、刑訴法57條是如何規定的?
第五十七條 【被監視居住人的義務】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指定的居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予以逮捕。
二、刑事訴訟目的
刑事訴訟目的是指國家制定刑事訴訟法和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結果。
刑事訴訟的根本目的,與法律的一般目的是一致的。任何國家進行刑事訴訟,均期望達到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
刑事訴訟的直接目的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國家通過刑事訴訟活動,要在準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對構成犯罪的被告人正確適用刑法,懲罰犯罪,實現國家刑罰權;另一方面,國家在進行刑事訴訟過程中保障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特別是保障與案件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行使。刑事訴訟根本目的的實現有賴于直接目的的實現。
在美國、日本、德國及我國臺灣地區,關于刑事訴訟目的的理論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學說:
1、犯罪控制模式與正當程序模式。犯罪控制模式價值體系的理論基點是:控制犯罪絕對為刑事訴訟程序最主要的機能,刑事程序運作的方式與取向,應循此“控制犯罪”之目標進行。該模式的基本價值理念是:刑事訴訟以懲罰犯罪的“效率”為目標與評價標準。一個能以有限的資源處理數量龐大的案件并提高逮捕與有罪判決率的刑事程序,才是符合犯罪控制模式的成功者。與犯罪控制模式對立的是正當程序模式,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是自然法的學說,認為人類擁有某些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如果統治者侵犯了這些權利,人民將不信任政府,并撤回授予統治者的權利。因此,該模式主張刑事訴訟目的不單是發現實體真實,更重要的是以公平與合乎正義的程序來保護被告人的人權。
2、家庭模式。犯罪控制模式與正當程序模式的劃分,受到了學者的批評。主要是認為該模式劃分是基于“國家與個人間為敵對關系”,并以“整個刑事程序自始至終為一項戰爭”為出發點的。因此,兩個對立模式實為一項“戰爭模式”或“爭斗模式”。對此,有學者提出了刑事程序的第三種模式,即家庭模式。該模式以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關系為喻,強調國家與個人間的和諧關系,并以此為出發點,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實體真實主義與正當程序主義。對于實體真實主義而言,刑事訴訟旨在追求案件的實體真實的訴訟目的觀。在實體與程序的關系上,它意味著實體對程序的優越地位,而將刑事訴訟法視為為發現實體真實服務的實現刑法的手段;在人權保障與實體真實的關系上,實體的真實也處于優勢。對違反程序法造成侵犯公民權利的效果,是由有關部門給予個別處理,而不影響其后的訴訟行為。實體真實主義可分為積極實體真實主義和消極實體真實主義。傳統的實體真實主義僅指前者,認為凡是出現了犯罪,就應當毫無遺漏地加以發現、認定并予以處罰;為不使一個犯罪人逃脫,刑事程序以發現真相為要。消極實體真實主義是將發現真實與保障無辜相聯系的目的觀,認為刑事訴訟目的在于發現實體真實,本身應包含力求避免處罰無罪者的意思,而不單純是無遺漏地處罰任何一個犯罪者。正當程序的目的觀認為,刑事訴訟目的重在維護正當程序。正當程序主義的認識論基礎是:刑事訴訟對案件事實的認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刑事訴訟中的真實只是作為認識的真實。因此,當在訴訟中根據能夠利用的資料作出合理的事實認定時,只能是視為真實的相對的觀念。在這個意義上,刑事訴訟是將真實設定為訴訟程序之外的客觀實在,并謀求通過訴訟程序內的活動來接近它。刑事訴訟所追求的,是在所給定的程序范圍內,竭盡人之所能,將以此認定的事實視作真實。這種事實的認定,應當依正當程序進行。當然,也有不少學者提出刑事訴訟具有追求實體真實與維護正當程序兩方面的目的。
我國訴訟理論一般認為,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兩個方面應當并重。因為只強調懲罰犯罪,忽視保障人權,勢必導致蔑視法制、違反程序、刑訊逼供、濫捕濫判,造成較高的錯案率,最終既不能保障人權,也不能準確有效地懲罰犯罪;反之,只強調保障人權,忽視懲罰犯罪,勢必放縱犯罪,社會秩序的穩定難以實現,同樣不利于實現刑事訴訟的根本目的。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符合刑事訴訟的內在規律,才能使刑事訴訟真正符合國家、社會及民眾的需要,也才能正確指導司法工作人員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符合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要求。
規定的是被取保候審的被告、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應履行的義務。若案件當事人不能履行義務的,司法機關可以將其逮捕,必要時還會較重處罰。一般來說,可以被取保候審的案件當事人的犯罪行為都不致于會危害到社會。
哪些犯罪屬于刑事犯罪類型
刑事案件不予立案的條件有哪些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朋友間租車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8雇傭關系的法律認定條件
2021-01-28發生糾紛后怎樣找個靠譜的律師
2021-03-19訂金與定金的差別有哪些
2020-12-14離婚后女兒歸我,可以不讓男方看望嗎
2021-03-20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為什么無效
2021-01-18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2021-03-20冷暴力屬于校園欺凌嗎
2021-01-01女曝老爸出軌成癮,男方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04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交通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10得過抑郁癥還能否購買人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2020-12-19保險公司經辦人擅改簽單日期導致的保險合同糾紛的理賠
2021-01-17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2人壽保險的種類及保險責任
2020-12-28人身險賠付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01承包國有林地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