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殘疾人要去幫助,就像遇到盲人就要主動的幫助過馬路等,而我國的法律對于聾啞人的保護也很全面,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有特殊的照顧,如果殘疾人觸犯刑法就要按照相關法規進行從輕處理,那刑事訴訟法聾啞或盲規定是什么?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刑事訴訟法盲聾啞人的法律規定
我國現行刑法規定了對精神病人、聾啞人與盲人的不負刑事責任或者從輕處理。根據《刑法》第18條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倍吧形赐耆珕适П嬲J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备鶕缎谭ā返?9條的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br/>
二、刑事訴訟法盲聾啞人的法律規定具有以下特點
1、較中國古代刑法,注重于刑罰目的的實現。
現代社會已完全拋棄古代那種復仇的刑罰目的,現代刑罰注重于兩個目的:一是特殊預防,懲罰改造犯罪分子,預防他們走上犯罪道路。殘疾人由于其自身生理或者心理的缺陷,其再犯能力較差,通過非刑罰手段可以有效防止本人重新犯罪時,就不應付之刑罰。而對嚴重殘疾者動之于重型,非但不能有效地儆戒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反而讓一般人覺得刑罰過于殘酷,使刑法無法產生反感、抵觸和對立情緒。此外,鑒于殘疾人自身的特點,將其收押在監,不僅不能創造經濟價值,還要較正常人付出更為昂貴的費用,亦不符合刑罰的經濟原則。
2、較港澳臺刑法,秉承了中華刑法思想的精華。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敬老愛幼、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就連以手段嚴厲著稱的刑罰,也注意到對殘疾人寬處的刑罰適用制度?,F行《刑法》是在充分吸取中華刑法思想之精華的基礎上,對包括精神病人及聾啞人、盲人的刑事責任分別作出從寬處罰的規定。港澳兩地由于歷史原因,長期受到西方法律思想,機臺灣地區刑法雖根植于大陸,系原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時期頒布施行的刑法基礎上加以修改而成,較港澳刑法,雖較好地吸收了中華法律的思想,但同樣由于歷史的原因及地域的局限性,也已明顯不如大陸刑法,因此,在殘疾人刑事責任的規定上,港澳臺地區刑法無論是適用殘疾人的范圍,還是從寬的幅度均落后于大陸刑法。
3、較外國刑法,體現了刑法的人權保障功能。
在我國,黨和政府歷來關心殘疾人事業,特別是隨著1990年12月《殘疾人保障法》的頒布施行,殘疾人事業得到蓬勃發展,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關心、理解、愛護、幫助殘疾人,在我們的社會里已形成濃厚氛圍。與外國刑法相比較,我國《刑法》充分考慮到犯罪的精神殘疾人對自己行為所能負責的程度,將其區分為無、限制與有三種刑事責任能力,分別作出完全不負、減負與完全負刑事責任的規定,符合現代各國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能力的科學劃分。對各國刑法較少涉及的聾啞人的刑事責任也作出從寬處罰的規定實為各國刑法規定之罕見。我國《刑法》的上述規定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殘疾人的人權的尊重和保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并有力地駁斥了西方個別國家借人權問題對中國的無理指責。
對于殘疾人的保護和尊重是每個國家在努力去規范的事情,在我國對于聾啞人、盲人等都會發殘疾證,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可以得到一定的特殊對待,在我國法律中也規定了殘疾人違反刑法的處理辦法,一般都會按照實際情況來進行減刑。
我國對于殘疾人拆遷優惠政策都有哪些呢
八級傷殘能辦殘疾證嗎
2020最新殘疾賠償金計算公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4503201711409460
廣西劍化犁律師事務所
簡介:
專業處理借貸糾紛、離婚訴訟、人身侵權糾紛,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利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2020年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2-06沒交物業費,物業可以停水停電嗎
2020-12-16判無期徒刑可以探監嗎
2020-12-05民工蝸居討薪方法有用嗎,農民工還可以如何合法討薪
2021-02-26房屋可以贈予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04資金拆借需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8騙婚需要報警嗎
2021-02-24什么情況下交警應該回避
2020-12-31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起訴
2020-12-15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代位繼承的定義
2021-02-13商業銀行對并購客戶提供哪些支持
2021-02-02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載同事上班遇車禍判賠153萬之律師說法
2021-02-10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公司裁員賠償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12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