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發生后,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等案件偵破后,會移交檢察院發起公訴,最終由法院作出判決。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會有大量人員參與,為了確保案件得到公正對待,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回避制度,那么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條件是什么?下面小編結合有關法律知識給大家講一講。
一、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條件是什么?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二、刑事訴訟回避如何申請?
屬于回避人員范圍內的人員自行回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當記錄在案。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回避要求,應當書面或者口頭提出,并說明理由,應當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三、誰對刑事訴訟回避進行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另外,參與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參與檢查活動的書記員、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參與審判活動的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四、刑事訴訟回避的效力是什么?
回避決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應當回避的人員須立即退出訴訟活動。法定的個人或組織不準許回避的,自行請求回避或被當事人中請回避的人員進行的訴訟行為仍然有效。在復議期間,訴訟行為的重新開始和繼續進行一般不受影響。回避人員范圍內的人員有法定回避情形之一卻沒有回避的,構成程序違法。鑒于刑事偵查工作的緊迫性和特殊性,為防止延誤偵查,規定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按照法律規定,刑事案件的偵查人員、審判人員及案件代理人等,都屬于回避的主體。當其和案件有明顯利害關系,是案件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和案件有其它關系,就符合了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條件,應該主動提出回避。司法人員提出回避的方式應該是書面的,經司法機關批準后執行。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成都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刑事訴訟案件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刑事訴訟特別程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人致輕傷一級判什么刑2019年最新規定
2020-11-24沒有主債務可以約定抵押嗎
2020-11-24抵押無效擔保可否免責
2021-03-08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如何處罰
2020-12-13正規借條范本該怎么寫
2021-01-31離異后親生母親是否具有法定監護權
2020-12-24遵義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對方沒保險怎么辦
2021-02-26因死亡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有嗎
2020-12-05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取得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還有效力嗎
2020-12-09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快速理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06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保險受益權的消滅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