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刑事案件會涉及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受限,故而為了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各方都采取了適當的措施。在立法上,刑法之中也規定了回避原則,防止官員利用職權包庇罪犯。胡同來說,刑訴法回避制度是如何規定的?現在就來一起了解下吧。
一、回避的人員范圍
刑事訴訟法規定適用回避的人員范圍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參與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最高法院《解釋》規定,人民陪審員、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和法院中占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也屬于適用回避的人員范圍。
二、回避的理由
刑訴法第28條:“(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p>
第29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钡暾埲藨斕峁┳C明材料。
第192條:“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p>
第207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p>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的任職回避。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準許;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后,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對方當事人認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而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不予準許本院離任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后2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離任2年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特別關注:刑訴法中的近親屬不同于民訴法,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最高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只及于審判人員。
三、回避的種類
回避分為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種。
四、回避的程序
公安司法人員在立案及以后的訴訟程序中,發現有依法應予回避的情形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沒有自行回避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他們回避。
刑訴法第30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特別關注:
1、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果對回避決定不服,可以在收到決定后5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原作出該決定的組織或個人,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告知申請人。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28條規定,被決定回避的人員對決定有異議的,也可以在恢復庭審前申請復議一次。在審判階段,對于不屬于《刑事訴訟法》規定情形的回避申請,法庭有權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
2、如果申請回避人對駁回回避申請的決定當庭申請復議,合議庭應當宣布休庭,待作出復議決定后,決定是否繼續法庭審理。
3、對于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0條作出了規定:“因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或者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回避的檢察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由檢察委員會或者檢察長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p>
且回避的對象為審判人員以及檢察人員等。對于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回避的情形,領的那個主動提出回避,不同回避主體的申請由不同的偵查人員批準。若在訴訟結束后,才發現該回避卻沒有回避的現象,可以再次上訴。
醫療糾紛訴訟怎么請求回避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哪些情況應當回避
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機構有哪些
2021-01-26法律咨詢費用怎么收取
2021-02-23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新三板定向增發的流程
2020-11-28破產債權是怎么分類的
2021-01-14上下班工傷認定標準
2020-11-21現在國家承認事實婚姻嗎
2021-01-03兒媳女婿有贍養義務嗎
2020-12-11如何認定行人故意事故
2021-01-17自愿放棄房產聲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公司錄用童工怎么賠償
2020-11-08離婚協議反悔怎么處理
2021-01-19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房屋產權到期該如何
2020-12-21追討勞動合同違約金有時間期限嗎
2021-01-08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離職后經濟補償金需納稅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