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罪判刑后還用賠償嗎
故意傷害罪作為一種暴力型犯罪,被告人除了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外,也要對傷者進行民事賠償。
追究刑事責任并不能免除民事賠償,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
相關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刑法》關于故意傷害罪判刑后還用賠償嗎第三十六條 【賠償經濟損失與民事優先原則】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二、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的情形
我國刑法規定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故意輕傷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輕傷結果的, 不宜以犯罪論處。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
符和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人,在傷害故意支配下實施了傷害行為,造成他人身體傷害,達到輕傷程度的,即可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的既遂。故意傷害造成重傷的,包含兩種情況:
1、行為人明顯只具有輕傷的故意,但過失造成重傷;
2、行為人明顯具有重傷的故意,客觀上也造成了重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沒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的未遂犯。
對故意傷害行為判刑,這是承擔刑事方面的責任。而因為故意傷害行為,給被害人造成了人身損害的,需要對其作出相應的民事賠償,這是民事方面的責任。二者互不影響。但如果在判刑之前,能夠積極的對傷者及其家屬作出賠償,爭取對方的諒解,那么法官在量刑處罰的時候可能會適當參考,然后對行為人從寬處罰。
構成故意傷害罪可以自訴嗎?
涉嫌故意傷害罪拘留多少天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賠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私企不發工資怎么解決
2021-01-10黨紀處分到期怎么處理
2021-02-08先動手打人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31合伙人之間股份轉讓必須全體合伙人同意嗎
2021-01-06商標駁回復審期限要多久
2021-01-11責任認定書屬于結案嗎
2020-11-22資金拆借需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8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交通事故中是借車人發生的應該誰承擔
2020-11-13撫養權拒絕執行怎么處理
2020-11-26小孩在超市受傷責任在誰?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13中介何時才能收取費用
2020-11-22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是否等于勞動關系解除
2020-12-23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保險經紀人是什么呢
2021-03-21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交強險保額怎么計算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