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以單位名義進行詐騙,單位負責人是否構成詐騙罪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根據刑法第300條規定,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騙取財物的以詐騙罪論處。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但不成立詐騙罪(詳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向自動售貨機中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售貨機內的商品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
以上就是相關回答,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方面都應該保管好財產,如果說員工是經過單位的同意只是借用了單位的名義詐騙的,那么單位應該是的主要犯罪人,員工只是一個共犯而已。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想找律師咨詢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流程有哪些
2021-03-22單位不給繳納社保,勞動仲裁后怎么補償
2021-02-26注冊公司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20購房解約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3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醉酒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進行理賠
2021-02-03裝飾工程承包合同書
2021-03-26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自愿原則
2020-11-16營業房拆遷補償比普通房屋拆遷補償多多少
2020-11-24茂名電白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0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商鋪拆遷補償價格
2020-12-31拆遷安置房產證的日期是怎么算的
2021-03-20什么是法院強制拆遷
2021-03-26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拆遷 因“非法辦學”難獲賠償
2021-03-14無證房拆遷的評估依據
2020-12-18新拆遷政策出來了,2020年開始實施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