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是什么?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能夠正確表達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只要能夠客觀的表達案情,都可以作為證人。
由于單位不能主觀表達案情,不能出庭,單位做證時,往往是出具證明材料。我國法律規定,單位作為證人時,人民法院可就單位出具的證明材料,向單位及制作證明材料的人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也可以要求制作證明材料的人出庭作證,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作證的,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證人出庭作證,一般由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由人民法院審查后做出是否批準證人出庭的決定。但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對于損害國家利益、涉及身份關系和程序性等事項需要調查的,也可以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二、哪些情況下可以不用出庭作證?
為了更好了解案件的真實情況,法律規定證人有出庭作證的義務,并接受法官和當事人的詢問。
當證人存在特殊情況,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提供書面證言、使用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以下情形:
1、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2、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3、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4、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5、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如證人不具有上述特殊情況,而不出庭作證的,其證人證言也可以作為證據,但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必須要有其他證據佐證才能證明案件的事實。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中,證人證言是比較重要的證據類型,也經常用到。根據民訴法規定,證人應該在原告舉證期限內到法庭作證,對案件情況有了解的個人或者單位,都有作證的義務。如果是限制民事能力或者無民事能力人,是不能當做證人的。特殊情況下,法院會保護證人隱私。
保證人要承擔什么責任?
證人出庭作證支出的費用由誰承擔
證人證言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有停車場很吵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3上市公司收購時都要先停牌嗎
2021-01-22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如何確定
2021-03-14民事訴訟律師費最新標準
2021-01-01婚姻關系可以通過什么途徑解除
2021-01-28借款糾紛可否執行股權
2021-03-17撿來的孩子不能盲目抱養 只有依法辦收養手續
2020-11-28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什么時候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2021-01-21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民事訴訟法對于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3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