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能否認定故意殺人
對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癥、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安樂死分為不作為的安樂死與作為的安樂死。不作為的安樂死(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經其承諾,不采取治療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維持裝置)任其死亡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故意殺人罪。作為的安樂死包括三種情況:
(一)是沒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安樂死(本來的安樂死、真正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犯罪;
(二)是作為縮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樂死(積極的安樂死),即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結束其生命的方法;
(三)是具有縮短生命危險的安樂死(間接安樂死)。這種行為雖然具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危險,但事實上沒有縮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就目前來說,人為地提前結束患者生命的行為,還難以得到一般公民的認同;即使被害人同意,這種殺人行為也是對他人生命的侵害。特別是在法律對實行積極的安樂死的條件、方法、程序等還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實行積極的安樂死所產生的其它一系列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什么是安樂死
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一詞源于希臘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我國的定義指患不治之癥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于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
在我國,救死扶傷是公民的道義責任,是醫務人員的職業責任。對生命垂危、痛不欲生的患者,應盡量給予醫務上的治療和精神上的安慰,以減輕其痛苦。人為地提前結束患者生命的行為,還難以得到一般國民的認同;即使被害人同意,這種殺人行為也是對他人生命的侵害。
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安樂死能否認定故意殺人”問題進行的解,我國安樂死是沒有進行合法化的,所以對他人實施安樂死的,可以按故意殺人罪對實施人進行處罰。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組織、領導、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021-03-22父母離婚孩子17歲可以獨自生活嗎
2021-02-24采購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03行政訴訟超過半年沒有結案怎么辦
2021-01-03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標準
2021-02-11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可以理賠多少
2021-01-02投保車型與實駕車型不符,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7非營業車輛進行營業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免責?
2021-03-24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保險公司被判賠償焦點案例
2021-01-12車輛上了全險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31承包國有林地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