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的界限是什么
僅從字面看,“威脅”既是搶劫罪的手段之一,又是敲詐勒索罪的基本行為方式。但是,其威脅的特定內涵不同:
(1)從威脅的方式看,搶劫罪的威脅,是當著被害人的面直接發(fā)出的;而敲詐勒索罪的威脅可以當面發(fā)出,也可以通過書信、電話或第三者轉達。
(2)從實現(xiàn)威脅的時間看,搶劫罪的威脅表現(xiàn)為揚言如不交出財物,就要當場實現(xiàn)所威脅的內容;而敲詐勒索罪的威脅則一般表現(xiàn)為,如不答應要求將在以后某個時間實現(xiàn)威脅的內容。
(3)從威脅的內容看,搶劫罪的威脅,都是以殺害、傷害等侵害人身相威脅;而敲詐勒索罪的威脅內容則比較廣泛,包括對人身的加害行為或者毀壞財物、名譽等。
(4)從非法取得財物的時間看,搶劫罪是實施威脅當場取得財物;而敲詐勒索則可以在當場,也可以在事后取得。可見,這兩種犯罪中的威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如果案件事實同上述搶劫威脅的各特點相符合,應以搶劫罪論處。如果其中有一條不符合,則應以敲詐勒索罪論處。
二、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
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威脅,另一種就是脅迫。
所謂要挾方法,通常是指抓住被害人的某些把柄或者制造某種迫使其交付財物的借口,如以揭發(fā)貪污、盜竊等違法犯罪事實或生活作風腐敗等相要挾。一般來說,威脅、要挾內容的實現(xiàn)不具有當場、當時性。但行為人取得財物可以是當場、當時,也可以是在限定的時間、地點。但是,如果行為人為了迫使被害人答應在日后某個時間、地點交付財物而當場對被害人使用了暴力,其暴力實際起的是與以實施暴力相威脅一樣的脅迫作用,只是因為其不是作為當場占有他人財物的手段,所以,不能認定為搶劫罪。如果其暴力尚未造成被害人嚴重傷殘或者死亡,可以認定為敲詐勒索罪;如果造成被害人嚴重傷殘或者死亡的,可根據(jù)案件具體情況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另外,敲詐勒索公私財物還必須是數(shù)額較大,才能構成犯罪。
威脅,是指以惡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即如果不按照行為人的要求處分財產,就會在將來的某個時間遭受惡害。威脅內容的種類沒有限制,包括對被害人及其親屬的生命、身體自由、名譽等進行威脅,威脅行為只要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心理即可,不要求現(xiàn)實上使被害人產生了恐懼心理。威脅的內容是將由行為人自己實現(xiàn),還是將由他人實現(xiàn)在所不問,威脅內容的實現(xiàn)也不要求自身是違法的,例如,行為人知道他人的犯罪事實,向司法機關告發(fā)是合法的,但行為人以向司法機關告發(fā)進行威肋索取財物的,也成立敲詐勒索罪。威脅的方法沒有限制,既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暗示的;既可以便用語言文字,也可以使用動作手勢;既可以直接通告被害人,也可以通過第三者通告被害人。威脅的結果,是使被害人產生恐懼心理,然后為了保護自己更大的利益而處分自己的數(shù)額較大的財產,進而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處分財產,并不限于被害人直接交付財產,也可以是因為恐懼而默許行為人取得財產,還可以是與被害人有特別關系的第三者基于被害人的財產處分意思交付財產。行為人敲詐勒索數(shù)額較小的公私財物的,不以犯罪論處。
敲詐勒索罪是一種侵害財產權的行為,敲詐勒索罪的行為方式主要是威脅和脅迫,但是現(xiàn)實中行為認定比較困難,容易與搶劫和詐騙等混淆。上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了敲詐勒索與搶劫之間的不同之處,各位其實可以多做了解,這樣也能比較準確的區(qū)分開二者。尤其要注意的是搶劫的暴力程度往往比敲詐勒索的暴力程度要嚴重的多。
敲詐勒索罪立案標準有哪些,報案時需要什么證據(jù)?
綁架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在擔保法中的效力
2021-03-19誰是行政訴訟案的共同訴訟人
2021-03-22口頭承諾能判凈身出戶嗎
2021-02-16抵押權人在什么情況下有權提前行使抵押權?
2020-11-11私人擔保如何解除
2021-01-19代書遺囑的效力分析
2021-03-19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參加商業(yè)活動中死亡,商家有責任嗎
2021-03-17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試用期15天沒工資合法嗎
2021-03-10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什么是產品責任
2020-12-15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1-03-04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fā)了一場官司
2020-11-29近因原則在保險糾紛中如何適用
2021-01-07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